龚全珍人物简介(送别爱心奶奶龚全珍)
她是2013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书写了爱与奉献的人生。她用自己的品格和修养,资助出无数莘莘学子。她被大山的孩子称为“爱心奶奶”,她便是龚全珍,让我们走进这位老人既平凡而又传奇的一生。
龚全珍1923年出生在山东烟台,当时国内局势动荡时期。虽然外界局势动荡,但是龚全珍一直想着读书学习,尽管她的成绩优秀,但是家里人却不支持她继续上学。在龚全珍的家中,大家一致认为,女孩子读到小学毕业就够了。
但是龚全珍渴望上学,于是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偷偷报考了烟台一中。作为班级成绩前列的孩子,考上烟台一中并不是难事。在龚全珍将录取通知书送到父亲手中后,父亲不得不继续让龚全珍上学。
在中学时期,日寇侵略者开始入侵中国。龚全珍每每看到关于日寇侵略者的报道,其内心便久久不能平静。她不愿意活在日寇的脚底下,于是放弃在烟台一中读书的机会,转而前往其他省份读书。
她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便是努力读书学习报效国家。1941年,18岁的龚全珍独自前往安徽阜阳,而后又前往河南叶县,中途又辗转两个省份,最后在陕西城固的国立一中安顿下来。
为了能够安稳读书,她徒步几千里路,一路上见证了日寇侵略者的罪行,闯过无数道路险阻,这才得到一个稳定读书的机会。正是这段经历,让龚全珍有了超乎常人的意志力,以及一颗对革命充满热情的心。
之后龚全珍读完大学后,便响应国家的号召,前往边疆地区工作。在新疆某学校,龚全珍穿上了新军装,成为边疆学校的一名老师。也正是在这里,龚全珍遇到了自己的爱情,他便是当时担任新疆军区后勤部的部长甘祖昌将军。
在新疆工作多年后,甘祖昌将军决定放弃自己的优等待遇,回到江西省建设自己的家乡。这种魄力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就意味着,两人要放弃原本优越的生活。对于甘祖昌将军的决定,龚全珍举双手赞成。
回到家乡后,两人将自己的工资几乎全部捐了出去,为家乡修建了各种利民工程,同时在扶贫上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两人返乡三十年来,修建了长达二十五公里的渠道,三座水库,以及三条公路。可以说,两人为家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其实前往江西,对于龚全珍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开始她听不懂当地的方言,也不习惯当地的饮食习惯,但是这些在她的面前,都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而后龚全珍进入山村小学教书,这一教便是十八年的时间。
在学校中,龚全珍像母亲一样对待自己的学生。学生生病,就是龚全珍的事情,她会带着学生看病、买药,学生缺吃少穿,也是龚全珍的事情,她会给学生送衣服,送食物。在遇到因为贫困,无法继续读书的学生,她会用自己的积蓄,帮助孩子重新回到学校,哪怕自己的积蓄已经所剩无几,她还是会继续坚持。
可以说,龚全珍既是学生们的老师,也是学生们的医生,更是学生们的妈妈。当时,学生们都亲切的称龚全珍为“老师妈妈”。
在丈夫去世后,龚全珍很快调整自己的状态,短时间内从悲伤中走出来,而后继续投身民生工作,这是她与丈夫的约定,她要坚持到最后。
除了最基本的工作外,龚全珍还会参加老干部的宣讲团,到学校、工厂中讲述革命老故事,宣扬家国情怀。龚全珍的宣讲绘声绘色,无论老少都愿意听龚全珍讲故事。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龚全珍越发觉得力不从心,她也开始考虑自己生命逝去的问题。然而她思考的,并不是怎样留住自己的生命,而是想着怎样让自己的生命,以另外一种形式继续延续,继续为社会和人民做贡献。
2015年,龚全珍实现了自己最后一个愿望,在自己百年之后,将遗体捐赠出去。在遗体捐赠协议上签字的那一刻,龚全珍好像是松了一口气,在场的人都不禁流下了眼泪。
哪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龚全珍想的是怎样尽可能地回报社会,这位可爱的老人,用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的留给世人。我们感受到了龚全珍的高尚人格,也将铭记龚全珍老人的事迹,将她那动人的故事继续传承下去,继续熏陶下一代人的心灵。
9月7日,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人们或是手持菊花,或是举着悼念横幅,从清晨就站在县殡仪馆至甘祖昌将军墓的沿途,等待送别“老阿姨”龚全珍。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悼念厅内,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龚全珍同志”,下方摆放着老人的遗像。照片中的龚全珍浅浅地微笑,温暖、从容。
人们不断追忆龚全珍的故事,恰如歌曲《老阿姨》所述:“你的皱纹已和山川连在一起,本色成为你感动中国的传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小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haisu.com/335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