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导演解密幕后故事(高适有没有救李白)
追光动画第八部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五天,票房达到3.26亿元,该片目前豆瓣评分高达8.1分,也激起了无数观众的热议。影片以高适和李白几十年的交往和友情为主线,给观众展示了唐朝从盛世到安史之乱后衰败的时代变迁,用瑰丽奇幻的画面、耳熟能详的诗歌和大唐诗人群像,让观众深深沉浸在群星灿烂的唐朝氛围中。该片导演谢君伟、邹靖近日接受了记者专访,深度解密影片制作的幕后故事。
《长安三万里》导演解密幕后故事 高适有没有救李白?
李白和高适年轻时就相识?
谢君伟告诉记者,《长安三万里》是追光动画“新文化”系列的开篇之作,该系列是以历史中广为尊崇的闪光人物和经典作品为创作对象,“希望用动画电影的形式向当下年轻观众讲述这些闪光人物的故事,从而对我们自己的历史和经典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该片自2020年2月开始构思,当年12月写完第一版剧本,21年5月底开始故事板制作。300多人的团队日夜奋战,2023年6月最终制作完成。
本片剧情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谢君伟说:“影片整体剧情遵循历史走向,但历史也有空白的部分,我们并没有胡编乱造,而是根据已有的史实进行推测,合乎情理的想象,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和生平,以符合故事的需求。”
主创在一些诗词当中找到了片名的原型,如明代陈子龙的“梦到长安三万里,海风吹断碛西头”。同时《长安三万里》片名也展示了电影的主题:“长安”代表的是高适、李白等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而“三万里”则是他们与理想之间的距离。
历史上记载,李白和高适是在40岁后才相识,而片中李白和高适却在青年时就相识。谢君伟解释,杜甫写过一首诗“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描述的是李白、高适、杜甫三人同游时的场景,“再看他们年轻时写的诗,他们都在类似年纪去过同一地方,我们根据这些细节进行了推测,他们会不会在年少时就认识?所以才能在中年的时候做到‘秋共被’。”
高适为什么口吃?
出现在电影中的高适,是一个踏实稳重的年轻人,还说话“口吃”。对于这个设计,邹靖解释,主创通读了高适诗选集,还读了《旧唐书》中《高适传》部分,发现历史上对于高适年轻时候的记载有很多空白,“他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年轻时遇到了不少挫折,所以片中我们用‘读书困难’和‘口吃’的方式呈现高适的困境,他最终克服了这些困难,成为唐代诗人中佼佼者。”《旧唐书》中这样评价高适: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出现在电影中的李白,才华横溢但心思单纯,不谙世事,他还是一个剑术高手。主创团队也对他进行了设计,“我们希望青年李白是潇洒的。”邹靖说,团队给李白设计了散 发 ,并且剑法出众。在服装上,李白、高适穿的都是唐朝的圆领袍,但高适的服装中规中矩,符合他稳重的个性,而李白性格潇洒,所以他的圆领制式颜色更丰富,“他的服装是与他的性格相匹配的。”
片中李白第一次见到高适,传授他相扑技巧。两人在片中共有三次相扑交手,都寓含深意。邹靖告诉记者,唐代的社会风气非常尚武,相扑更是当时流行的一种运动形式,所以就设计了这个情节。“这是电影中特别重要的设计。两人在人生不同时期相遇,从两个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到身体开始衰败的中年大叔,他们在人生不同的境遇里去做同样的运动,就是想营造一种跨越时间的精神传递:李白始终在影响着高适。”
邹靖透露,在影片中出现的高适有25个版本,李白则有15个版本,“以高适为例,他从8岁到60岁,从衣服、胡子、皮肤纹理都有不同的设计,甚至连高适的马匹都有很多种。”
48首唐诗选择标准是什么?
在168分钟的时长中,主创团队一共植入了48首唐诗,李白、高适、王维、杜甫、李龟年、孟浩然、贺知章等唐代名家轮番出镜。
筛选唐诗的标准是什么?邹靖回答,标准就是“最好一念出来,就能唤醒观众对这些诗词融合在血脉当中的感受”,“不能为了凸显诗而念,否则念诗的场景很容易显得刻意”,诗句应该自然流淌出来。主创团队希望用画面来呈现唐诗,带领观众回到群星闪耀的时代,进入诗的意境中。
谢君伟和邹靖最后选择将《黄鹤楼》《将进酒》《燕歌行》三首诗用浓墨重彩的画面呈现出来。
谢君伟记得,他的孩子当时上二年级,家里有一本《小学生必背古诗文129首》,是小学6年要背完的。有一次孩子在背“春眠不觉晓”时,他很自然地脱口而出“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瞬间,我觉得我们父子两代人被这首诗串联起来了,这一刻,我真实地感受到中国人代代相传的文化上的共鸣。”
《将进酒》无疑是影片最惊艳的部分,在奔流咆哮的黄河边,历经沧桑的李白和高适在一场大醉后,李白现场朗诵了这首千古绝唱,画面中,李白带着高适骑着白鹤在空中飞翔,想象力爆棚。
邹靖说,《将进酒》是李白最知名的诗之一,为了完美呈现这首诗的意境,光“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就做了很多版本。“希望很多年后大家提起这首诗,不只是名家的解读,不只是戏剧的演绎,还有一帮人用动画的形式呈现了这些千古名句。”从故事板到最终制作完成,《将进酒》这场戏花费了近两年时间来制作,其中有一个镜头就做了半年之久。
高适真的救了李白?
在影片结尾,获释后的李白按捺不住心中的狂喜,写下了“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名句。在电影中,李白因为因参加永王集团叛乱受牵连获罪,高适采用了“曲线救国”的方式,委托郭子仪替李白求情,后者最终获释。但真实史料上并没有这个记载。谢君伟解释,这是主创团队的合理想象,“我们是在李白被救的基础史实上,基于电影中高适和李白的关系和各自的人物性格,设置了这个情节。电影里高适是稳重的、有情有义的,他不会对李白见死不救,他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救李白。”
片尾处,老年高适深情地说:“只要诗在、书在、长安就会在”,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让很多观众瞬间破防。在谢君伟看来,这句话代表的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因为书是一种媒介,书承载着诗,诗以汉字的形式被记载,精神也就永远流传了下来。我觉得这种精神可以跨越时间、跨越空间,让一代代人都能够看见并保持这种精神。”
邹靖告诉记者,这部电影试图去触碰了一些人类亘古的主题,即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它讲了一些关于‘变与不变’的事情,变的是时代洪流,变的是岁月蹉跎,不变的是我们立于天地间傲然的内心。”
而在制片人宋依依看来,《长安三万里》中出现的这些人物,不管处境如何,都在追寻自己的梦想,“时代的洪流奔涌而过,在唐朝,高适有他的做法,李白也有他的做法。其实现代人何尝不如此,我们在这些变化中如何自处,如何看待自己和理想的关系,每个人的做法不一样,但你这一生所做的选择,你所创造出来的东西,留下的痕迹,最终将凝结成你的精神,这就是我们特别想传递给观众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人生中的困境,但是我们要坚持往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zengtui.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小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isu.com/225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