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是什么(你了解阿斯巴甜吗)
2016年6月CNN报道,百事可乐公司(Pepsi)宣布于今年12月在美国市场的轻怡可乐中恢复使用阿斯巴甜,而就在去年8月,Pepsi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暂停在轻怡可乐中使用阿斯巴甜(这两次变动仅限于美国)。时隔不到一年,Pepsi这场啪啪打脸的风波又一次把饱受争议的甜味之王——阿斯巴甜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提起阿斯巴甜(Aspartame),有些人可能还没听过它的名字,但是如果说到糖精(Saccharin),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阿斯巴甜和糖精一样,属于人工合成的非营养性甜味剂。按照含有热量的高低,可把甜味剂分为营养性和非营养性甜味剂两类。非营养性甜味剂是指与蔗糖相等甜度时,热量含量仅相当于蔗糖热量的2%或更低的物质 [1]。由于这类甜味剂兼具高甜度、低热量的特点,因此对于那些喜爱甜食又担心发胖的小伙伴,以及需要限制糖摄入但希望改善食品口味的肥胖和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阿斯巴甜的化学名称为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由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缩合而成。图1为它的结构式 [2]。常温下,阿斯巴甜为白色无嗅粉末,易溶于水和乙醇,但在高温和长时间水溶情况下易分解。阿斯巴甜的甜度约为蔗糖的200 倍,其稀溶液尝起来类似于蔗糖,口感清爽而无苦涩味[2]。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和欧洲科学委员会规定阿斯巴甜的每日安全摄入量(ADI)分别是每公斤体重50 mg和40 mg [3,4],以一个60公斤重的成年人为例,每日安全摄入量分别为3000 mg和2400 mg。耐人寻味的是,阿斯巴甜的发现纯属意外。1965年,一个名叫施耐特的科学家在实验间隙一不小心舔了一下被化学试剂污染的手指,于是乎,阿斯巴甜就问世了[5]。 光阴如梭,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虽然阿斯巴甜在诸如碳酸饮料、果汁、酒、速溶咖啡、糕点等将近6000多种食品以及90多个国家中大展拳脚 [2],但是大众对它的质疑声却从未停止。有时候是非多了不一定是坏事,正因为有如此多的人和研究机构对阿斯巴甜的“格外关注”,阿斯巴甜被美国FDA描述为“目前研究最彻底的食品添加剂之一”。美国疾控中心在总结众多的实验结果后得出“没有流行病学证据可以验证阿斯巴甜能引起重大伤害或严重风险”的结论 [5]。
虽然有权威部门为阿斯巴甜辟谣(包括美国FDA、欧洲的食品安全局(EFSA)、英国食品标准局、加拿大卫生部等),但是作为消费者的你,对阿斯巴甜了解多少呢?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如何? 首先让我们看看阿斯巴甜的代谢过程。阿斯巴甜进入人体后,在肠道经酯酶和肽酶分解生成天门冬氨酸、苯丙氨酸和甲醇后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天门冬氨酸属于非必需氨基酸,我们人体能自身合成,苯丙氨酸则为必需氨基酸,在蛋奶中含量丰富,并且具有一定的止疼和抗抑郁功效[6]。参考美国健康研究所对本国居民每日饮食的统计报告,美国民众每天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平均摄入量分别是6.5克和3.4克 [7]。如果以市场上某品牌无糖饮料为例,335 ml罐装饮料约含阿斯巴甜180 mg [5],因此即使每天喝几罐饮料,吸收的这两种氨基酸水平同正常摄食获得相比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需要提醒的是,由于阿斯巴甜分解产生苯丙氨酸,苯丙酮尿症患者应该避免摄入含阿斯巴甜的食品或饮料。阿斯巴甜的另一个代谢产物是甲醇。说起甲醇,频频曝光的工业酒精掺白酒事件让很多人闻之色变,但事实上,我们日常食用的新鲜蔬菜、水果及果汁中也含有相当数量的甲醇。例如1升果汁的甲醇含量可高达580 mg [2],但是同等体积碳酸饮料中阿斯巴甜来源的甲醇仅几十毫克 [5]。因此,我们也不必过度担心饮用含阿斯巴甜饮料所产生的甲醇对机体的危害。 下面,我们通过了解有关阿斯巴甜的科学研究进展来解开你心中可能存在的疑团。 (1)吃了阿斯巴甜,会造成代谢紊乱吗?综合在不同动物和人群的研究结果,如果单次大剂量摄入阿斯巴甜(每公斤体重1000 mg),确实会引起血液中氨基酸水平的升高(不排除阿斯巴甜进入体内分解为氨基酸导致),但是在安全剂量内,基本对氨基酸水平无明显影响,并且不影响哺乳期妇女乳汁及孩童血液中的氨基酸水平 [2]。但是,有关阿斯巴甜是否会影响机体的糖脂代谢争议较大。一部分动物实验及人群研究结果表明,正常摄入阿斯巴甜并不改变血糖和血脂水平,但是另有研究发现阿斯巴甜可能会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及高血糖,甚至不同的实验室用同样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却得到相反的结论[8]。2014年,Suze和同事的一个有趣发现为解决上述矛盾提供了新思路。他们发现阿斯巴甜、糖精等甜味剂可通过改变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从而影响小鼠的血糖水平。人群实验的结果也验证了上述结论[9]。考虑到不同个体的基因遗传、生活方式、免疫系统等存在差异,导致个体的肠道菌群组成也不同[10],许多已有的人群及动物研究报告尚未排除肠道菌群的干扰,因此,有关阿斯巴甜是否会影响机体代谢需要科学家们作进一步的探讨和验证。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科学家通过给果蝇长期喂食添加三氯蔗糖(一种人工合成甜味剂)的饲料,发现三氯蔗糖可以通过影响神经系统促进果蝇的食欲,使果蝇进食增加并导致代谢紊乱[11]。目前并不清楚阿斯巴甜是否会具有三氯蔗糖类似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2)阿斯巴甜的毒性如何?经常吃阿斯巴甜会不会导致慢性中毒?在急性实验中,给小鼠和兔子口服每公斤体重10000 mg的阿斯巴甜,小动物们无死亡及不良反应[12]。如果给动物连续数月喂食大剂量阿斯巴甜,每天每公斤体重4000 mg也没有问题[2]。 (3)有报道称糖精会引发癌症,那么阿斯巴甜也会致癌吗?首先需要澄清的是,糖精并不致癌。1977年,科学家发现小鼠摄入糖精后会增加膀胱癌的发生风险,当时世界各地掀起了糖精禁用风暴。但是进一步研究发现,小鼠的实验结果并不适用于人类,正常剂量的糖精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后来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FDA才解除了糖精的禁用提议。有了糖精的前车之鉴,科学家对阿斯巴甜的研究就相对客观公正得多了。截至目前,通过大量动物实验、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毒性检测实验,尚未发现阿斯巴甜能增加动物和人的患癌风险及对基因造成损伤[2]。其中,部分实验结果提示阿斯巴甜可能是小鼠患脑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风险因素,但是包括美国FDA、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在内的多个机构及专家团队针对这些实验展开调查,发现大部分实验设计或者数据处理存在缺陷,对一些实验在排除干扰项后重新评估,原来的结论就不再成立了,即阿斯巴甜和癌症的发生没有必然联系[13]。 (4)在新闻上有时可以看到有人喝了含阿斯巴甜的饮料后发生头痛,那么,阿斯巴甜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吗?目前动物和人群研究结果给出的答案仍然是不。在日常生活中,包括食用奶酪、巧克力、咖啡因、热狗等常见食物也能引起偏头痛[14],但我们常常一笑了之,因为上述只是个案。因此,面对阿斯巴甜,我们也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加以评判。 (5)除健康成人外,孕妇、小孩、老人等特殊群体可以食用阿斯巴甜吗?动物实验表明每天食用每公斤体重1600-4000 mg的阿斯巴甜对妊娠和哺乳无不良影响(但剂量达到每天每公斤体重7000 mg时,可能会影响子代的体重但不影响发育)。目前这方面的人群研究很少,今年,来自加拿大的科学家首次通过大范围母婴追踪实验,发现如果母亲怀孕期间经常食用含甜味剂的饮料,可能导致婴儿周岁后体重超重[15]。但是,同期发表的评述性文章指出该项研究中没有区分饮料中甜味剂的类别,并且所用统计方法存在缺陷,并建议可参考其调查结果,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加以验证[16]。此外,已有的人群研究表明阿斯巴甜不会影响孩童、帕金森病人、抑郁症患者的行为、认知、神经功能,不会引发癫痫[2]。 (6)阿斯巴甜在我国的使用情况如何?有限制吗?1985年时,我国在第二次食用添加剂标准化技术委员年会讨论并通过使用阿斯巴甜,并将其列入国标中,后面经过多次修订,阿斯巴甜仍然作为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添加阿斯巴甜的食品应标明“阿斯巴甜(含苯丙氨酸),并规定了阿斯巴甜在不同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17]。因此,阿斯巴甜在我国的使用是合法的。目前,阿斯巴甜在我国食品领域的使用范围包括各种饮料、乳制品、糖果、巧克力、胶姆糖、餐桌甜味剂、保健食品、腌渍物和冷饮制品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阿斯巴甜热稳定性差,在摄氏80℃以上容易失去甜味,所以无法用于烘焙食品中。 以上林林总总说了一番,相信各位读者心中对阿斯巴甜已经有了大致了解。需要指出的是,在阿斯巴甜的研究过程中,由于实验条件、对象、方法等存在差异,科学家们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正如上文中提到的肠道菌群影响阿斯巴甜参与机体代谢一事,但是,科研的进步和发展是大趋势,我们必将不断完善和巩固已有的研究成果,同时积极面对未知领域的挑战。此外,如果由于技术知识水平所限而无法解决某些问题时,比起一些个案,我们更应该相信具有大量可靠实验作基础并且经过权威部门严密检验并支持的结论。 鉴于大部分有关阿斯巴甜的负面报告都是基于长期慢性实验,且大量研究结果仍然肯定了阿斯巴甜的安全性,因此如果偶尔想吃甜品,比起含糖量高的食品,笔者更愿意食用同等甜度但是仅含数克的阿斯巴甜代糖食品。不过俗话说得好,凡事过犹不及,管住嘴,少食甜,多吃蔬菜、水果、蛋奶等天然食物,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才是我们保持健康的前提。 最后友情提醒读者,购买食品时记得观察一下包装上的食品标签,国家规定含阿斯巴甜的产品必须明确标示。食品安全很重要,但是了解食品同样重要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zhuangzuan.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小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isu.com/226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