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组词(文言文翻译句子有什么技巧)
一、基本要求
1、以
直译
为主(逐字组词)
2、以
意译
为辅(用自己的话复述对原文的理解)
在对文言文进行翻译时,要记住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以直译为主”
,意思是将原文的每个字、每句话都原原本本地展现在译文中,简单点说,就是把原文的每个字,结合语境去组一个词,以这样的方式去直译。同时注意,要尽可能地呈现原文用词造句的特色,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尽可能地保持与原文的一致性。
第二,“以意译为辅”
,在某些情况下,难以直接翻译,或者即便是直译也无法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时,我们需要再考虑,适当地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方式。什么是“意译”呢?就是根据你所理解的原文大意进行翻译,不用逐字逐句去翻译。
二、具体方法
翻译语句的五个秘诀可浓缩为五个字,即“
留、补、换、改、删”
,掌握并发挥它们的作用就像舞动五字剑法,你准备好挥舞这把利剑,破解翻译难题了吗?接下来,让我们以生动的实战讲解带你踏上进阶之路!
1、留
一是文言文中的“
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器物名等等
”,在翻译时,直接抄写下来;二是和
现代汉语用语习惯一样的词语
,也可以直接写下来,如“步”这个字,不用刻意去翻译它。以上即为“留”。
例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赵惠文王十六年,时为赵国将军的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从此他凭借英勇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仔细观察,“赵惠文王十六年”是“帝王纪年”,“廉颇”是“人名”,“阳晋”是“古地名”,“上卿”和“诸侯”都是“古官职名”,翻译时保留即可,其他内容再根据“直译为主”这个原则,逐字组词,整句话的意思是“赵惠文王十六年,时为赵国将军的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从此他凭借英勇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廉颇蔺相如列传》
2、补
顾名思义,就是补充,
补充出句中省略的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词句
,从而让句子表达得更加完整和清晰。想要更简单地理解,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成你想要做一顿饭。如果想要饭菜好吃,你需要将蔬菜、肉类、调料等准备好,缺一不可。
例如: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
翻译:距离山洞百来步(的地方),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
我们先采用直译的方法,逐字组词,整句话意思是“距离山洞百来步,有石碑倒道路”,我们就会发现,这句话省略了一些句子成分,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说话习惯,这个时候就需要补充出来这些成分,补充后整句话的意思是“距离山洞百来步(的地方),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聪明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这个其实和我们之前笔记里梳理过的省略句是一样的方法,具体怎么去识别“省略”的部分,请大家再回看之前的笔记。
《游褒禅山记》
3、换
一是因为语言的发展,某些
古代的“单音节词(就是一个字)”
,在
现代汉语中是用“双音节词(就是两个字)”
去表达,我们需要按现代汉语的习惯替换过来,实际上,也是“逐字组词”这个基本方法的体现;
二是针对相同的事物或者行为,
我们和古人有不同的指称
,翻译时应该使用用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去替换。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问题)的。
这句话里的“传道”“受业”“解惑”,就要把古人习惯的“单音节词”转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整句话翻译过来是“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问题)的”。
例如:古人讲“书”,现在讲“信”;古人讲“目”,现在讲“眼睛”;古人讲“首”,现在讲“头”;古人讲“食”,现在讲“吃”;等等。
《师说》
4、改
之前的笔记里,我们讲到了文言文特殊句式里的
倒装句
,简单说,就是古人的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是不同的,在翻译时,我们需要“改”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复习一下,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1)宾语前置
一是宾语出现在
谓语的前面
;二是在状语的介宾短语中,宾语出现在
介词之前
。
例如: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
翻译: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不肯照顾我。
仔细观察,“莫”是否定词,即为否定句,同时出现了“我”这个代词,判断出这句话发生了宾语前置,翻译时要“改”为现代汉语的语序,“莫我肯顾”就是“莫肯顾我”,整句话意思是“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不肯照顾我”。
(2)定语后置
定语作为修饰成分,现代汉语中一般在中心词的前面进行修饰,文言文中,定语却常常出现在
中心词之后
,发生定语后置的现象。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翻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仔细观察,以“之”为标志,“利”和“强”作为定语却在中心词之后,发生了定语后置的现象,翻译时要“改”为现代汉语的语序,现代汉语语序即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整句话意思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3)状语后置
状语作为修饰成分,现代汉语中一般在谓语的前面进行修饰,文言文中,状语却常常出现在
谓语之后
,发生状语后置的现象。
例如: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
翻译: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
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介词“以”搭配宾语“严刑”和“威怒”,形成介宾短语,也就是状语成分,出现在谓语动词“董”和“振”的后面,翻译时要“改”为现代汉语的语序,现代汉语语序即为“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再逐字组词,整句话意思是“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
《谏太宗十思疏》
(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
顾名思义,就是谓语出现在
主语之前
。
例如: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翻译:颜回多么贤德啊!
“回”指的是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发生了主谓倒装,翻译时要“改”为现代汉语的语序,现代汉语语序即为“回闲哉”,再逐字组词,整句话意思是“颜回多么贤德啊”。
5、删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
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有的起舒缓语气、凑足音节的作用,位置在句中、句末和句首都有可能,对这些文言虚词,在翻译时可酌情删去,不用翻译出来。
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句中的两个“也”都是起舒缓语气作用的,都不必翻译出来。
例如:“之”字在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作为宾语前置和定语后置的标志时,都不必翻译出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小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isu.com/232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