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祖荫面对抑郁脆弱的儿子(他“放养”出了朴树)
朴树在华语乐坛绝对是神一样的存在,他孤单地行走在“一生欢喜不为世俗所及”的道路上,创作的歌曲唱出了对生命的思考与自由的渴望。
然而,大家也许不知道,朴树如此才华横溢,却只是高中毕业,而且他的父母都是北大教授。
科学领域的传奇人物
朴树的父亲濮祖荫,
磁层物理和空间等离子体物理专家,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发起人之一,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科学领域也是一位传奇人物。
在他的人物关系中,明确地注明:儿子是歌手朴树。
濮祖荫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授奖大会上致答谢词
在50多年的学术生涯中,濮祖荫长期从事地球外太空磁层能量传输与释放和磁层空间暴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科研成果。
虽然硕果累累,成就突出,但濮祖荫为人却非常低调、谦逊,数十年来,一直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
濮祖荫为研究生授课
作为科研工作者,濮祖荫对工作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朴树回忆说:“我小时候,好多次半夜醒来,我父亲都在工作。”
他的学生提起濮教授,也是无比钦佩:“
濮教授特认真,非要呈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他的世界里只有科学。
”
濮教授不但对工作一丝不苟,作为一名导师,他更是启发和激励了几代中国青年科学工作者。
濮祖荫夫妇和美国学者合影
有句话说“为人师表,诲人不倦”,三尺讲台上的濮祖荫没有丝毫的架子,对学生他是尽心尽力。
在学生眼里,他是一位有学识、有能力又品行端正的老师,他们之间可以说是“亦师亦友”。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从1962年毕业至今,从留校任教到退休,濮祖荫一生致力于教书育人,学术研究。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濮祖荫将一生献给科学,看似疏于管教儿子,却用最好的方式给了儿子影响他一生的人生态度。
只是,生活成长在北大家属院,濮家的孩子却走了最“离经叛道”的道路。
教授的儿子“偏航”了
1962年,濮祖荫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取得很多国际前沿水平的科研成果。他的论文高达270篇,SCI引用达2600次以上,而且,他还多次获得国内外多项科学大奖。
朴树的妈妈同样非常优秀,曾任教于北大,是我国首代计算机女工程师。
濮祖荫和刘萍
所以,很多人特别吃惊:
北大教授的家庭居然培养出音乐人?
很多中国人都有一种“子承父业”的情怀,尤其当自己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时,便希望孩子也来继承。
也许濮祖荫当初也有过这样的想法,可朴树却稳稳地偏航了。
朴树的童年生活在北大家属院。
按照正常的成长轨迹,朴树的“平凡之路”应该是这样走的:北大附小——北大附中——北京大学。
朴树全家合影
然而,这条路偏偏就在小升初时,因0.5分之差而和北大附中擦肩而过。从小一路平坦人见人夸的朴树遭遇到了人生的第一次残酷现实。
也是这一次打击,为朴树后来的青春期忧郁症埋下了种子。
尽管父母什么都没有说,朴树却觉得脸上无光,“真是觉得低人一等,你没考上,你爸妈都没法做人”。
朴树小学合影
没考上北大附中的朴树,常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郁闷时便拿起一把吉他来弹奏,他为自己打开的唯一一扇窗就是音乐。
这把吉他是上世纪80年代,父亲在东德访学时,花了将近3000块人民币买来的。而父亲当时的工资,差不多每个月只有100块。
上初中后,偶然一次姨妈来家里住,对朴树的母亲说,好像很久没见朴树笑过了。
妈妈开始隐隐觉得不对,便带着儿子去看了心理医生,诊断结果是青春期忧郁症,测试结论“差3分变态”。
在父母的眼里,孩子的健康快乐远比外人的眼光重要。
朴树与父母
朴树开始“离经叛道”,身为班长,却带着同学逃课,结果自是被撤了班长。此后,他开始不合群,话少,失眠。
而身边唯一的慰藉,是那把吉他,为他打开了全新的世界。甚至,把父亲给他买的游戏机偷偷卖掉报了一个吉他班。
为了和儿子有共同语言,濮祖荫还学习拉小提琴,并顺利通过了一级考试。
父亲无私的爱,让朴树非常愧疚,他决定要给父母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
音乐是他的生命,正如学术是我的生命
高中时因为抑郁症休学一年的朴树,在高三最后几个月里,发疯一样地投入到书本之中,并顺利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
那时,他拿到录取通知书泪如雨下,对着父母说:“这是为你们考的。”
后来,朴树勉强读到大二,为了音乐梦想提出退学。
对于孩子这样的想法,估计很少有家长会同意,而濮祖荫却出人意料地点头了。
儿子的决定,尽管在他们看来幼稚,却并没有阻止。父亲悄悄地奔走一个月,为他保留学籍一年,他怕儿子哪天后悔了。
在对儿子的教育中,他们给足了自由和尊重,只为他能健康成长。
休学在家的朴树,偶然一次看到母亲自愿报名去当知青的经历,明明一路颠簸苦不堪言,但他们却一路唱歌,满心兴奋。
那是他第一次看到,
一个人做一件事情什么都不为,什么都不畏,只为了心中的热爱。
直到两年后的一天,父母试探地问他:“要不你去刷盘子?”这时的朴树才意识到,
年轻,并不意味着无需代价。
退学后,朴树开始埋头写歌,在1996年正式成为麦田公司的签约歌手,从此开启了自己的音乐传奇之路。
朴树成名后,曾有人问濮教授:“儿子没有走您的路,您没有阻挡吗?”濮教授回答说:
“我自己不懂音乐,但我尊重孩子的兴趣。音乐是他的生命,正如学术是我的生命。”
写在最后
一路走来,朴树的父母像传统父母一样,和儿子的沟通不多,却满心牵挂;
他们又不似传统父母,给足其自由,任其生长,让他自己“找到梯子,翻过墙,发现更美的风景”。
关于教育,无数的家长在追求着孩子功课的第一名,追求着他才艺多样、奖状无数、学习优异。
在网络上,有这么一句话:“你进入不了重点高中,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你这辈子就完了。”
至今,这句话仍是无数父母践行的标准,这就是他们眼中的成功。
可是,所谓成功,是为了什么?成功之后又将如何?
多数父母没有教过孩子这个问题,甚至,他们自己也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
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不在乎外界的眼光评判,尽己所能,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发光发热,自己给足自己幸福感,难道不是成功吗?
少有父母能意识到:孩子,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父母的影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小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isu.com/261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