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工作站生产公司(多点开花打开长期发展空间)
1 国内结构力学性能测试龙头,产品矩阵丰富
1.1 结构力学测试龙头企业,业务发展多点开花
深耕结构力学测试,业务矩阵不断拓展。
东华测试成立于1993年,是国内结构力学测试龙头企业,公司基于传统结构力学业务不断丰富产品线,目前已形成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PHM系统、基于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电化学工作站、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实验与仿真融合分析平台六大业务领域。
按业务拓展情况,公司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四大阶段:
(1)专注结构力学类产品:1993-2013年公司专注于测试技术在结构力学性能的研究、结构安全性监测中的应用以及机械设备和武器装备的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PHM);
(2)研发拓展电化学工作站业务:2013年,成立东华分析,研发智能电化学分析仪器。2017年电化学工作站样机考核通过,局部市场推广并于2018年推向高校市场,收获批量订单。
(3)军用→民用,推出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2020年公司大力拓展民用市场,推出基于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线。
(4)两大新业务板块,延伸开发多元化应用软件:2021年公司开始进行自定义测控系统的研发,后不断推进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实验与仿真融合分析平台两大新产品的研发与落地。2023年公司拟定增研发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项目,进一步推动落地进程。
传统结构力学业务稳定,PHM、电化学工作站业务发展迅速。
从营收看,
2022年公司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PHM系统、基于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电化学工作站营收分别为2.16/0.82/0.32/0.3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25%/70.36%/94.49%/167.82%,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营收占比仍超过50%,PHM、电化学工作站业务占比均有提升。
从毛利率看,
2022年结构力学性能测试毛利率67.98%;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及防务装备PHM系统毛利率67.80%;基于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毛利率62.47%;电化学工作站毛利率68.65%,均处于较高水平。我们认为,未来随着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实验与仿真融合分析平台两大新产品放量,PHM、电化学工作站持续发力,公司业绩有望进一步增长。
1.2 产品体系完善,客户资源优质丰富
产品覆盖测试系统全流程,针对不同应用场景配套设计不同传感器和软件。完整的测试系统一般由传感器、适调器、放大器、数据采集系统、控制分析软件组成。
传感器将工程物理量转化成电量,适调器将各种传感器输出的多种类型的电量转化为归一化的电压量,放大器将微弱电信号按一定的放大倍数放大,数据采集系统将模拟电压量转化为数字量,再由控制分析软件完成信号处理。
不合适的传感器选型会导致整个测试系统的失效,因此公司针对不同特征工程物理量的测试设计了不同的传感器,并且根据不同行业的信号分析方法和信号处理技术,自主开发了多种软件产品。
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客户资源优质。
公司通过不断的技术开发和经验积累,产品不断完善,在行业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信誉。
从应用领域来看,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内航空航天、重大装备、大型建筑、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水利工程等行业。“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指出要“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因此,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兴起有望进一步拓宽公司下游应用场景。
从客户资源来看,
不论是国防领域还是工业领域,公司的客户均为行业领军企业;同时,公司与清华、国防科大、西安交大等优质院校也达成了稳定合作。
1.3 股权结构稳定,激励目标为公司注入发展动力
股权结构稳定,子公司分工明确。公司实际控制人刘士钢直接持有公司48.99%股权,其妻子罗沔持有公司5.03%股权,两人合计持有约54.02%的股权,股权结构稳定。
公司共有五个全资子公司,其中上海东昊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基于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解决方案;东华分析专注于电化学工作站的研发、生产和电化学运用研究。
高管专业背景雄厚,引领公司技术创新。
公司核心管理层人员有很强的技术基础,董事长刘士钢同时拥有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两段经历,因此创建公司后能更好地进行规划和管理,现任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测试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空气动力学测控专业委员会委员。其他核心管理层也有丰富的机械学历背景和从业经验,这样的核心管理团队为公司的产品创新及拓展夯实了基础。
股权激励持续注入活力。
公司股权激励计划设定的行权条件要求基于2020年营业收入(2.05亿元),2022-2025年营业收入实现119%/217%/338%/485%的增长。公司2022年实现营收3.67亿元,同比增长57.37%,未完成考核目标,主要系公司受疫情影响,一部分订单延迟确认收入。
1.4 高度重视研发能力,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研发投入持续加码,研发人员占比不断提升。
从研发费用看,2017-2022公司研发费用由0.14亿元上升至0.35亿元,研发费用率保持在10%左右,处于较高水平。
从研发人员看,2022年研发人员显著增加,由2021年的184名上升至241名,研发人员占比由31.29%提升至37.36%。
从研发结果来看,截至2022年,公司拥有授权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45项,省级以上 高新技术产品 4 项,承担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2 项、国家重点新产品 1 项、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 2 项。
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运用于公司的主要产品。
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小信号放大抗干扰系统解决方案,桥梁及大型建筑模态实验解决方案,结构的强度、动力学测试解决方案等,其中结构力学性能测试系统的核心技术“小信号放大抗干扰系统解决方案”是公司的传统优势,已完成了多项严重干扰环境下的测试任务,能够耐受恶劣强干扰环境,得到准确的测试数据,为我国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且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的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取得。
1.5 营收规模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自主可控要求下公司营收保持高速增长。
2022年公司紧抓国产替代持续深化的机遇,加大研发投入,完善销售体系,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营收3.67亿元,同比增长42.81%;实现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增长52.17%。
2023Q1公司实现营收0.72亿元,同比增长54.52%;实现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比增长116.20%,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费用管控能力持续增强。
公司2022年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为11.38%/11.41%/-0.12%,分别同比-2.18pct/-2.08pct/+0.04pct,2023Q1公司管理费用率为18.44%,销售费用率为15.74%。
工艺、设备升级+费用管控促进公司盈利能力增强。
由于公司产品供应的客户多为国防科研院所及高校市场,自2018年开始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均维持在60%以上。
但净利率方面,公司从2017年的3.53%提升至2022年的33.17%,一方面系公司持续推进生产工艺技术升级及设备改造,前期投入红利释放,盈利能力增长,另一方面系公司费用管控及其他降本增效措施实施良好。2023Q1公司毛利率65.48%,同比减1.7pct;净利率14.32%,同比增10.9pct。
2 科学仪器方兴未艾,国产替代加速进行
2.1 科学仪器发展蓬勃,行业技术壁垒较
科学仪器是指科学技术上用于检查、测量、控制、分析、计算和显示被测对象的物理量、化学量、工程量和生物量等性质的器具或装置。
从品类来看,根据国家标准GB/T 32847-2016《科技平台大型科学 仪器设备分类与代码》,科学仪器设备可分为A类通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和B类专用大型科学仪器设备。A类通用科学仪器设备中又包括了质谱仪、色谱仪、激光器、物理性能测试仪器等18类科学仪器。B类专用科学仪器中主要以空间与天文科学仪器、大气探测科学仪器、地球科学仪器等13个学科领域为对象的科学仪器。
从设备原值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在2012年参照固定资产管理。
从重要性上看,科学仪器是现代科学研究与高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设备,也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重要手段,其制造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端制造能力和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行业具备多学科集成、高技术壁垒属性,产业链结构清晰。
科学仪器产业属于高端制造业,其发展离不开光学、机械、真空、电子、精密加工、材料化学、化学以及软件等众多行业的支撑,涉及多学科交叉。
相较于其他行业,其研发壁垒极高,并且研发投入周期较长。
从产业链来看,其产业链上游主要为仪器生产制造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行业,下游为其需求市场,主要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实验室和企业研发实验室。
2.2 国内行业起步较晚,政策持续赋力
国内科学仪器起步较晚,较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多不足。
在行业发展历程方面,从全球来看,全球科学仪器的发展可以追溯至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科学家是科学仪器的发明人和使用者;进入20世纪后,工业的高速发展使得高水平的科研人员独立出来成立专门制造科学仪器的公司,行业整体处于成长阶段;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及新兴国家均加大科学仪器的研发投入,行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从国内来看,1949-1969年,我国才初步建立起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但整体发展较慢,1990年后国内的仪器科学与技术才逐渐取得一系列技术成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比来看,国内科学仪器的技术理论创新较弱,应用支持能力不足,国产品牌影响力较小,因此国内科学仪器行业整体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产业政策持续加码,“十四五”期间科学仪器迎高速发展。
2020年3月,科技部联合发改委、教育部、中科院及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端通用科学仪器的设计研发。
2021年3月,“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更是被明确写进“十四五”顶层设计规划。
2022年以来,国务院、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陆续发布多项支持类政策。其中,《“十四五”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国产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资产原值占比提升到65%,这一目标将有效加速国产科学仪器实现进口替代的进程。
综合来看,目前国内科学仪器产业较国外相比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很多关键技术仍被国外“卡脖子”,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也是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关键,因此国产替代是必然,我们认为未来几年更多配套政策有望出台,为国内科学仪器产业注入蓬勃生机。
2.3 实验分析仪器市场前景广阔,国内规模突破90亿美元
全球实验分析仪器市场规模庞大,未来预计保持稳步增长。根据SDI数据统计,2015-2022年,全球实验分析仪器市场规模从514亿美元增长至747亿美元,CAGR达5.49%。考虑到全球科技的持续发展,据SDI预测,到2027年,全球实验分析仪器预计达913亿美元。
国内实验分析仪器市场发展增速全球最高,市场规模2022年突破90亿美元。
从增速来看,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升,各类检测分析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国内实验室分析仪器市场发展迅速,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全球各地区实验分析仪器复合增速,中国市场增速最高达6.8%。
从市场规模来看,立鼎产业研究中心数据统计,2022年国内实验分析仪器市场规模为90.7亿美元,根据我们测算,占全球市场比重的12%左右。
根据SDI对往年数据的统计来看,北美市场份额最大,占比37%,欧洲约27%左右,因此国内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4 国内研发经费呈较快增长态势,对标国外,仍存较大发展空间
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强度持续提升,仪器仪表行业R&D投入强度保持在3%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年来国家财政科技支出稳步增加,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持续加大。2015-2022年,R&D经费从14170亿元提升至30870亿元,CAGR达11.8%。
分活动类型来看,2021年试验发展经费高达22995.9亿元,同比增长14%,占比82.3%,应用研究经费和基础研究经费分别占比11.3%和6.5%。
细分至仪器仪表行业,2019-2021年,R&D经费从229.1亿元增长至313.3亿元,对应的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3%以上,2021年R&D经费投入强度为3.21%,仅次于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3.35%)。
对标国外科技强国,国内科研投入仍有增长空间。
从世界银行的数据来看,国内研发支出/GDP比重提升迅速,从1996年的0.56%提升至2020年的2.40%,但对标美国(3.45%)、日本(3.26%)、韩国(4.81%)、德国(3.14%),仍有较大差距。
我们认为,未来随着总体研发投入的持续提升,科学仪器市场投入也将进一步扩大,从而加速国内高端科学仪器的研发进度,进一步扩大国内科学仪器的市场空间,同时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3 核心逻辑一:受益于装备信息化与国产替代,结构力学性能测试稳中有升
3.1 结构力学测试无处不在,属于高度技术密集型行业
结构力学测试与国家经济及安全高度相关,是保证军事装备及大型民用重装备安全运行的重要防线。
从应用领域来看,
结构无处不在,大到桥梁、建筑、火箭、飞机、船舶、汽车,小到机器设备的每一个零部件。结构力学性能主要包括结构的强度、刚度、阻尼、固有频离等,因此,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对于产品的设计优化、节省材料、降低能耗、安全保障至关重要,在航天航空、汽车制造、桥梁、交通科研、石化、电力、矿业等领域不可或缺,广泛开展于上述行业的设计、研究、生产和施工等场合。
从实验类别来看,
常用的结构力学性能实验有:结构强度实验(荷载、疲劳实验),结构动力学实验(如桥梁大型结构的跳车、模态实验),空气动力学实验,转子动力性能测试,汽车 NVH 试验,爆破冲击燃烧试验,发动机性能试验,设备减振降噪试验,结构安全性监督检验,震波电法地质勘探,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测试,振动环境测试等。
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研制与制造难度较高。
结构力学性能测试系统产品是传感器、电子技术、数采技术、接口与通讯技术、软件工程、信号分析与处理、力学分析理论等多种技术的系统集成。完整的测试系统一般由传感器、适调器、放大器、数据采集系统、控制分析软件组成。
细分来看:
传感器将工程物理量转化成电量,其关键在于“测得到”和“测得准”,同时继续具备较高的可靠性,要能抵抗恶劣环境的影响。
适调器将各种传感器输出的多种类型的电量转化为归一化的电压量。放大器将微弱电信号按一定的放大倍数放大,以便后续进行信号处理。
数据采集系统将模拟电压量转化为数字量,作为数字信号分析处理的信号来源。
控制分析软件可完成各种功能的信号处理,实现多种测试目的。
以上,整套测试系统最核心的是算法,即控制分析软件中的一系列的分析实验。
3.2 国产替代持续推进,军工高景气背景下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市场持续扩张
国外品牌占据主导地位。
国内结构力学性能测试行业起源于国家两弹一星、航空、武器研制等重工国防科研工程。截至目前,国内做结构力学性能测试的厂商较少,公司在国内的竞争对手主要为北京东方振动和噪声技术研究所、江苏联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京南航天数据技术有限公司,这些公司主要都是国防领域的科研院所和专业厂家,但与公司相比,体量总体较小,因此公司的竞争对手主要为国外厂商,例如美国国家仪器、比利时LMS、奥地利德维创及丹麦B&K等。
国产品牌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根据静波2010年发表的论文《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十二五”期间国内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行业预计年度市场容量50亿,国外同类产品在一些高端应用领域仍占有国内市场80%以上的份额。
考虑到营收端,公司2010年营收规模0.72亿元,发展至2022年结构力学测试部分营收2.16亿元;产品端,公司结构力学测试仪器定位的是中高端市场,因此综合来测算,公司近年来对国外产品的替代有限,在高端应用领域,国外市场仍占据绝大部分份额,进口替代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我国国防支出预算始终保持稳增态势。
国防乃国之根本,“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从国防支出预算总量来看,2023年我国国防支出预算高达15537亿元。但与其他国家相比,2022年中国国防支出占GDP比重为1.60%,同期美国为3.45%,俄罗斯为4.06%,韩国为2.72%,仍有较大差距,综上,我国国防投入未来有望进一步加大。
武器装备费投入占比最大,相应的科学仪器市场有望充分受益。
根据2019年7月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自2012年开始,装备费在国防三大支出中占比最高,从2010年的33%增长至2017年的41%,强有力体现了我国对装备建设投入的逐步加大。
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仪器仪表是现代国防建设所需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航天工程固定资产的1/3是仪器仪表和计算机,运载火箭的仪器开支占全部研制经费的1/2 左右;导弹的高精度制导、控制,航天经纬测量和红外成像、专用高温实验设备等都是国防装备中的重点产品。由此,我们对国防领域的仪器仪表市场及结构力学测试仪器市场进行测算,我们假设:
1)2017年国防装备费占比41.1%,
考虑到近年来国内对武器装备投入加大,参考2015-2017年的占比变化,假设2023年国防装备占比相比2017年提升2.4pct至43.5%,预计2023年国防装备费达6759亿元;
2)假设科学仪器占国防各类装备比重的均值为1/3,
那么2010年国防装备费为1773.59亿元,国防仪器仪表市场规模为1774/3=591亿元,2023年国防仪器仪表市场规模为6759/3=2253亿元;
3)根据静波2010年发表的论文《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的应用状况及发展趋势》,“十二五”期间国内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行业预计年度市场容量50亿,参考公司结构力学业务中军用占比的情况,假设军用占比为70%,那么“十二五”期间国内国防领域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市场容量约35亿,占整个仪器仪表市场的35/591=6%。
因此我们估算,2023年国内国防领域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市场容量约为2253*6%=135亿元,整个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仪器市场为135/70%=193亿元。
3.3 公司持续坚持研发,产品在军用和民用市场渗透率均有望提升
军工领域——保障高端装备的研发,受益于现有品类新型号的拓展以及多品类的横向扩张
公司提供应用于军工领域的高性能科研试验类产品及国防装备配套产品,业务与军用装备同步发展。根据公司招股说明书资料,在公司上市之前,产品就已经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项目的相关试验、“天宫一号”相关试验、国内首颗业务型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C星的全程运输振动监测等多项目。
上市之后,公司更是紧抓近年来的国防发展机遇,参与C919、歼20战机、国内首艘航空母舰山东舰、神舟十六号等装备武器的研发与制造工作。公司先后与中船702所、708所、海军装备研究院、成都飞机工业集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合作,围绕舰船、新一代舰载机、航天型号的强度试验等多课题进行跟踪预演及装机试验。
民用领域——公司核心技术丰富,随着国家大基建的全力推进,桥梁、工程机械、交通运输、汽车等领域业务体量有望提升
“小信号放大抗干扰系统解决方案”技术是结构力学性能测试系统的核心,也是公司的传统优势。依靠这项技术,公司已经成功完成了桥梁、工程机械、交通运输、汽车等多领域多项严重干扰环境下的测试任务。
我们认为,结构力学测试是所有基建项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工业领域将高速发展,公司技术与经验丰富,处于市场国产品牌的龙头地位,业务体量有望稳定提升。
4 核心逻辑二:以测试为核心,前瞻布局测控系统与分析平台,向上打开发展空间
4.1 前瞻布局自定义测控系统,向上打开发展空间
控制与测试系统结合,拓宽产品应用方向。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具有完整的测试系统和丰富的输出组件,是基于FPGA/DSP的实时控制系统。
可根据用户现场要求,构建专属的测试控制分析系统平台。特性方面,系统具备极强的抗干扰能力,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特有的同步技术,优良的相位特性,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支持多种控制模式,确保了系统的可靠性。
该系统支持多种输入输出通道无限同步扩展,通过强大的上位机软件平台实时掌控全程状态,全系统自主可控。
系统研发顺利推进,预计2023年正式推向市场。
公司2021年着手进行自定义测控系统研发,2022年7月,公司与某部签订了飞行器供油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项目的采购合同,并成功通过了某部组织的技术鉴定。
2023年公司发布关于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的定增项目,旨在扩大公司大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规模化生产能力。
从必要性上看,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飞机、导弹、卫星、神舟飞船、空间站、舰船、核武器等国防领域,以及土木工程、民用建筑、装备制造、冶金电力、石油化工、汽车工业、工矿生产等民用设备领域。随着自定义测控分析系统在军用、民用设备市场的广泛推广,我国整体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有望持续提升。
从产品应用来看,原公司测试系统做的业务涵盖数据采集及边缘计算分析,而自定义测控系统不止包含原有功能,还增加实时控制功能,是公司业务拓展板块中重要战略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增加了控制端,公司产品的市场空间也进一步扩大。
4.2 发力实验与仿真融合分析,提升整体软件平台实力
实验与仿真融合分析平台:聚焦结构静力学领域实验与仿真融合分析、结构动力学领域实验与仿真融合分析、基于实验与仿真数据相融合的结构拓扑优化与结构静动力学性能优化三大方面,致力于分阶段、分步骤地建立一套测试数据与仿真数据相融合的软件平台。
目标客户为中小微制造业企业,旨在为其提供产品力学性能优化及结构减重设计服务、产品减振降噪综合治理技术服务。
5 核心逻辑三:PHM系统应用广泛,军用市场稳步推进,民用市场弹性大未来可期
5.1 PHM下游航天军工占比最高,2022年国内市场空间达81亿元
PHM(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聚焦复杂工程健康状态的检测、预测和管理,为现代装备实现自主式后勤。
PHM是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管理健康状态的解决方案。
其中,故障预测是指依据系统当时或历史性能状态预测部件或系统完成其功能的状态(将来的健康状态),包括确定部件或者系统的剩余寿命或正常工作的时间长度等;健康管理则是根据诊断预测信息、可用维修资源以及装备使用要求对维修活动做出恰当决策的才能。
下游应用广阔,市场前景广阔。
与欧美相比,国内PHM起步较晚,早期应用领域同样集中在航空航天、军工国防方面,但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推进,PHM在大工业领域的应用也逐步增多。
从下游行业分布来看,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PHM主要应用于航天军工、石油化工、风电、交通等领域,其中航天军工占比最高,达26.35%,石油化工、风电和交通占比分别为23.54%、12.23%、9.16%。从市场规模来看,2017-2022年,国内PHM市场规模从29.56亿元增长至80.96亿元,CAGR为22.3%。
PHM市场厂商可分为三大类别,国内厂商聚焦的细分市场有所不同。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PHM产业快速发展。
根据规模大小、技术研发实力以及提供诊断服务能力可以将市场厂商分为三大类型:
1)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和强大的故障诊断分析专业团队,可提供定制化产品;
2)具有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企业规模较小,专注于某一个细分行业或领域的设备状态监测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不具备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故障诊断服务能力;
3)设备集成商或产品代理商,自身不具有研发和生产能力。
目前国内从事PHM业务的厂商有东华测试、容知日新、博华科技等,但由于PHM覆盖行业较广,这些厂商发力的竞争市场也有所差别。
5.2 公司PHM业务从军用向民用拓展,技术优势明显
公司PHM业务可细分为系统与平台两大类。
结构安全在线监测与防务装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
结构安全在线监测和防务装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业务,是在结构力学测试业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利用智能传感、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技术,对桥梁、大型建筑、水利工程、港口机械、重大装备等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安全评估和健康管理,为工程及装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基于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
业务由全资子公司东昊测试提供,是构建智慧工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东昊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将设备状态感知系统、健康预测模型与IT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工业设备PHM系统,实现了设备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设备大数据管理、设备云平台管理。
基于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涵盖设备综合维保管理、全生命周期的设备和备件管理、数字化的工单管理以及专业的效能指标管理等功能模块,可为企业提供智能化的设备维保管理服务。
从应用市场来看,公司PHM应用可分为军用和民用两大市场。
军用PHM
PHM在美军装备领域应用广泛,公司军用PHM系统目前主要应用于舰船、潜艇等海军装备,正加大研发,着力突破其他军用装备。
PHM技术在国外发展较早,2000年7月就被列入美国国防部的《军用关键技术》报告,目前在航空航天、工业制造、水力、核电以及军工装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公司围绕“国防科技工业2025”发展计划,开发国防装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特色产品。虽然国内军用装备PHM起步较晚,但装备智能化是必然趋势,对感知系统的要求也会逐步提升,因此公司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 PHM业务有望在军用装备中加速渗透。
民用PHM
民用PHM市场空间较军用PHM更大,但技术难度较军用PHM有所降低,因此竞争对手更多。
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技术能力,目前东昊测试在石油、造纸、冶金、水务等行业均有成功案例,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
同时,根据公司公众号消息,东昊测试目前正在向全设备招募“基于故障预测和健康管理(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市场开发的代理商,将有助于公司民用PHM业务迅速铺开。
6 核心逻辑四:电化学工作站研发多年,蓄势待发,有望受益于新能源发展迅速放量
电化学工作站应用领域丰富,前景广阔。
电化学工作站是电化学测量系统的简称,是电化学研究和教学常用的测量设备。
电化学工作站的本质是控制和监测电化学池的电流和电位,以及其他电化学参数变化的仪器装置,主要应用于电化学机理研究、生物技术研究、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纳米科学研究、储能安全,传感器研究、金属腐蚀研究、电池研究、电镀研究等多个领域。
电化学工作站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全球市场方面,据MarketWatch数据,2021年全球电化学工作站产品市场规模为2.20亿美元。国内市场方面,据CNESA数据,2021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为5730MW,其中电化学储能占比96.7%,达到5541MW装机规模。
按照CNESA数据预计,2026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48.51GW,其中电化学占比约为90%(43.66GW)。
华经产业研究院假设在储能领域电化学工作站渗透率100%,按照海辰储能20英尺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储能电站单个集装箱额定功率0.63MW,单集装箱需配备1台电化学工作站,产品价格按公司均价为4万元/台。
从储能及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去测算,2021年中国电化学工作站需求量达8795台,市场规模4亿元,2026年市场规模预计达28亿元。
竞争格局方面,国际企业积淀深厚,公司在国内厂商中具备电化学阻抗测量技术,有望从未来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放眼全球市场,国际企业美国普林斯顿、法国Bio-Logic等发展电化学工作站业务较早,具备较为深厚的技术积累。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目前国产电化学工作站所使用的电路板、电极等电子部件,有70%以上使用国外产品,因而可靠性与稳定性不高,国内高端电化学站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产品。
公司开展电化学工作站研究较早,开始是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市场进行合作研发,目前产品已完成多系列的研发及小批量试制,具备高频阻抗测量、交流阻抗测试等高端技术,产品已经定向往燃料电池、生物传感器等厂商和电科院等科研院推广,未来有望迅速放量。
7 盈利预测与估值
7.1 基本假设与营业收入预测
基本假设:
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系统:
参考正文3.2章节对国防领域结构力学测试市场空间进行测算。
1)近年来国防预算支出稳定增加,装备费占比也逐渐上升,假设2024和2025年国防预算支出保持7.10%的同比增速,2023年和2024年装备费占比为43.5%,2025年提升至43.7%;假设军用市场科学仪器占装备费比重平均为1/3;
2)假设科学仪器占装备费比重为1/3,结构力学测试仪器占科学仪器比重为6%;
3)由于公司深耕国防市场,产品随着国家装备同步发展,假设公司业务在军用市场结构力学测试中渗透率稳步提升;
4)公司在国防市场竞争优势明显,随着国防投入的加大,新装备逐步推出,加之公司不断拓宽产品品类,因此公司结构力学性能测试业务中军用市场的占比预计稳步提升;
5)毛利率总体保持稳定,但考虑到公司军用产品比重加大,其毛利率水平比民用的高,因此假设2023-2025年小幅提升0.1/0.1/0.2pct。
结构安全在线检测及防务装备PHM系统:
1)该业务中涵盖军用PHM业务和军用及民用的结构安全检测业务,2022年销售量提升71.28%,考虑到军工的高景气度以及公司在民用市场的拓展,假设2023-2025年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60%/50%/40%;
2)价格方面总体保持稳定,参考2022年的变化趋势,假设2023-2025年同比减少0.2%;
3)毛利率方面考虑民用产品之后体量上来会拉低总体毛利率,因此假设2023年毛利率不变,2024年和2025年分别下降0.1pct和0.15pct。
基于PHM的设备智能维保管理平台:
1)考虑到军工的高景气度以及公司在民用市场的拓展,假设2023-2025年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120%/85%/65%;
2)考虑到民用市场竞争激烈,假设2023-2024年价格同比减少2%,但随着竞争之后总体市场保持稳定,因此假设2025年和2024年价格一致;
3)毛利率方面考虑民用产品之后体量上来会拉低总体毛利率,因此假设2023-2025年分别下降2.1pct/1.5pct/0.5pct。
电化学工作站
1)公司电化学工作站于2023年正式推广,因此2023年公司产品市占率显著提升,2024和2025年预计保持稳定状态,价格方面总体保持稳定;
2)毛利率方面由于推广初期,假设2023年小幅下降1.2pct,2024年和2025年保持稳定。
开发服务及其他:
1)自定义测控系统业务公司预计下半年实现小幅销售,由于市场推广情况不明,但参考结构力学测试业务之前推广情况,预计2023年和2024年营收保持60%增速,2025年增速40%;
2)毛利率方面考虑到新业务拓展,假设2023年毛利率下降2.0pct,2024和2025年毛利率不变。
7.2 估值和总结
东华测试作为国内结构力学测试龙头,高度重视自主研发能力,持续拓宽业务领域,具备强竞争优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分别实现营收6.51/9.26/12.56亿元;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10/3.01/4.12亿元,总股本对应的EPS为1.52 /2.18/2.98元,以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28/19/14倍。
我们选取同属申万三级分类-仪器仪表的其他公司作为可比公司,综合来看,公司具备投资价值。
风险提示
1)市场波动风险;2)业务拓展不及预期;3)应收账款回收风险;4)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小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isu.com/335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