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笄之年”在古代是指女子年满15岁,也就是女子成年的标志。在古代,女子到了这个年纪就可以嫁人了,如果之前没有婚约的女子就称为“待字闺中”。有了婚约的女子在及笄之后很快就会嫁出去。
古代男女成年的“大节日”有两个,分别是“及笄之年”和“及冠之年”。从这年生日开始,就是男女青年最适宜的婚嫁年龄了。女子年满15岁时称为“及笄之年”,男子年满20岁时称为“及冠之年”。在《红楼梦》中也有具体实例,北静郡王世荣“年未弱冠”,贾珠“不到二十岁”,孙绍祖“未满三十”,这些说法都是指周岁。
及笄之年这个词源于《礼记·内则》:“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女子到了15岁这个年纪就可以插簪子了,所以也称为“笄年”。笄是指女子头上的发簪,在古代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此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现代的女子都是满了20岁才到了结婚的年龄,有的地区还是有着许多年纪小就嫁人的例子不过这也都是少数。
及笄之年在古代还有着一些习俗和意义。在女子及笄之年,家中要为女子举办及笄仪式,邀请亲友前来祝贺。仪式中要有簪子、珠子等礼物,并且要祭祀祖先和神灵以祈求女子平安健康、人生顺利。另外,女子及笄之年还意味着女子成年,要履行家庭、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女子要学会做家务、缝纫、织布等技能,为日后成家立业做好准备。
及笄之年在古代是女子成年的标志,也是女子嫁人的年龄。现代社会的女性普遍结婚年龄比古代晚,但及笄之年仍然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龄,代表着女子成年,要履行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小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isu.com/346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