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字君房,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是历史上著名的方士之一,道家的驰名人物,同时还担任过秦始皇的御医。他于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假借秦始皇观得海市蜃楼之际,趁机提出海上不死药之说,而被寻仙心切的始皇帝两次派出寻觅不死药,从而开启了其传奇的一生。
但是就在其第二次出海寻觅不死药之时,徐福却率领3000童男童女以及若干工匠兵士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之中,再也没有回来过,自此成为了史书上一个永久的谜题,引得历代学者众说纷纭。那么徐福究竟带领这些人去了哪里,是被大海所吞噬了吗,还是另有去处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先从为什么徐福要出海不归说起,再来一点点深入。
一、为何徐福出海不归
首先徐福总共出过两次海。据史书记载,第一次出海时,徐福是以山东琅琊为始发地,途中穿过渤海口岸到达辽东的老铁山附近,进而再沿朝鲜半岛一路航行至日本的北九州、冲绳岛等等地方。这一次出海总共耗时九年,徐福并没有找到任何所谓的神仙以及神药,反而在其回来之后,秦朝正处在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中。徐福本就属于被坑杀的方士之列,再加上他没有寻得不死药,极有可能被愤怒的秦始皇处死,所以在这个时候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徐福便小心翼翼的上言“蓬莱药可得,然常为鲛鱼所苦”(意思是不死药可以寻得,但是路途上因为常常被大鱼所困扰而不能取得不死药),向始皇帝争取第二次出海的机会以便溜之大吉,而也正是这次出海,徐福永远便没再回来了。由此可见徐福出海不归主要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因为本身就处于“坑儒”这个范围内,在加上并没有完成对始皇帝的承诺,在这样的双重作用下,如果留下,是很难有机会幸存下来的,故不如一走了之,离开大秦。而关于徐福的第二次出海路线的记录史料中却是很模糊,一部分史料显示徐福还是从琅琊出发,但关于他所走的航线是否和第一次所行经的航行一致却没有太多的提及,所以关于徐福最后去了哪里?历史上的学者众说纷纭,让我们接着来看有哪些说法吧。
秦朝焚书坑儒时,徐福正好属于被坑的方士
二、东渡日本说
部分日本学者认为徐福第二次航线和第一次一致,最后到达了日本,并在日本安度晚年。这里说的徐福最后停留到了日本,并不是说网传的徐福是日本人先祖,因为自徐福到达日本之前,那里就有土著居住了,并且衍生出了弥生文化。而这部分学者的证据主要有两点。
1、 日本古代官方的承认
在我国五代十国之时(公元十世纪左右),此时日本的宇多天皇主持了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徐福的祭祀大典,此后历代天皇还将于历史之中祭祀徐福高达80多次(直至日本明治维新,以西为师才停止)。这里他们为什么要祭祀徐福呢?还记得徐福第二次出海所带的装备吗?徐福率领3000童男童女以及若干工匠、士兵、粮食和种子。日本古代官方或是民间都认为是徐福在日本的和歌山登陆,并且教会当地土著农耕以及一些医药和冶金技术等等,这使得当时的日本土著在文化以及科学技术上有一个飞跃发展。而且目前考古研究也得出日本的弥生时代突然大发展与外来文明有极大关系。所以直至今日,日本民间也尊称徐福为农耕之神以及蚕桑与医药之神。
日本祭祀徐福的活动
2、 典籍记载
典籍《日本国史略》中明确记载到,徐福率领众人来到日本列岛寻求仙药,见无药便在此安居下来。而日本古书《富士文书》中也有徐福的记载,里面记录着徐福第二次到达日本之后的一些事迹,比如教会当地人耕种以及纺织等等之类的。此外,在1339年日本的官吏北畠亲房著有一本《神皇正统记》,里面记录了徐福东渡来到了日本,并在日本定居安享晚年。而日本山梨县的一位宫下义孝先生更是藏有一本《宫下富士古文书》,此书便记载了徐福在日本生活之后的家世传承情况。其中书上提到的多处地点,也有著名的徐福墓,以供日本当地人祭拜。
《神皇正统记》中有关于徐福的记载
3、 数据支持
我国台湾著名学者卫挺生曾于1950年提出了“徐福乃是日本传说中的神武天皇”这一观点(在他的著作《徐福入日本建国考》有详细记录)而引发日本学术界思考,故日本政府牵头对日本各大学青年学生头骨进行测量。这项工程共耗时五年,最后由日本相关权威机构得出结论,现代日本人的头骨指数与中国沿海江浙一代等人的头骨指数完全一致。很明显这确实可以作为徐福东渡日本的一个强有力证据。
神武天皇疑似徐福,但不管怎么说徐福在日本留下了太多足迹
所以由此可以看到,徐福东渡日本一说的证据还是挺多的。无论是典籍还是徐福在的一些踪迹都有充足的记录,尤其是古代日本官方对于徐福东渡的认可,使得这一说法更有权威性而被大多数人认可,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争对徐福东渡日本说法,他们又给出了完全不一样的另一种说法。
三、东渡太平洋说
相比较于徐福东渡日本一说,这是一种比较新奇的观点,即徐福船队沿着太平洋暖流并顺着西风带一直飘到了美洲沿岸。这种观点的产生主要是在质疑东渡日本一说之上诞生的,其依据有以下几点。
1、 徐福东渡航线的疑惑
其实关于华夏与日本列岛的交流自古以来就有之,首先是《山海经》记载了渤海之外的岛国,名叫“倭国”,而在西周之际也有记载“越裳氏献雉,倭人贡畅草”,这里面的倭人便是指的倭国人——最早的日本人,上面记录到它作为燕人的属国,经常有燕人前去。所以说在春秋之际便已经有了去往日本的两条航线,其中一条即是山东琅琊附近,经朝鲜半岛而到日本(徐福即此线路),第二条则是从对马海峡到日本九州。由此可见,其实在西周以来,华夏便对日本有所了解,那么徐福去日本寻找不死药的话,秦始皇怎么不可能当时的日本是什么样呢?就算不知道,那么他身边的博士官吏也会有知道的呀。所以说这种说法的人认为徐福第二次并不是去了日本,因为那里是秦兵尚能抵达的范围,他应该是带人去了更远的地方。
太平洋暖流示意图
2、 典籍记载疑惑
而《后汉书·东夷传》中记录了徐福“至平原广泽,止王不来”,就是说徐福最后来到了一个平原宽广的地方,称王不回来了。这里的平原广泽乃是指的是亶州,《后汉书·东夷传》还记载了“亶州相距琅琊万里”的地理事实。支持这种说法的人认为首先万里距离绝不指的是相近的日本,那么就会是更远的地方——美洲大陆。其中《史记·封禅书》还对三座海上仙山记载到:“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为官阙……”而同时期的日本还处于弥生文化期间,尚不足以见到这么壮观的景象,极有可能是对同时期美洲城邦的中式解读。而此前在墨西哥沿岸也发掘出了一些秦朝时期的篆刻和箭支之类的零散文物似乎也是对这一学说的佐证。
海岸边的玛雅城邦
可以看到,虽然徐福东渡太平洋只是一小部分学者的观点,但其中却是有一些有力的证据,比如墨西哥沿岸的篆刻字迹等等。可是这与主流的徐福东渡日本说法比起来还是远远不够的,其中除了缺乏大量典籍支撑以外,更缺乏实际的过硬证据。
四、丹山群岛附近说
相比于上面两种说法,其中还有一种极个别学者提出的徐福东渡至丹山群岛附近。这种说法的依据很简单,首先,对于徐福东渡太平洋一说,他们认为如果不考虑航行期间的狂风暴雨以及海上的惊涛骇浪,以当时的技术,一支船队乘着太平洋的暖流与不变的风向才能勉强向东航行。而现实世界却是变化万千的,除非是极其幸运,不然早就人毁船亡了。甚至带着大规模的人东渡日本都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他们认为以秦朝的航海技术,徐福应该就在丹山群岛或者台湾的澎湖列岛上面驻扎,从而安享晚年。
丹山群岛
综上几种说法,目前以徐福东渡日本之说的证据比较充分,其它两种说法更多的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推理,而显得不是那么的具有说服力。而小编也更赞同徐福最后东渡到了日本,并在日本安享了晚年这一种说法,原因主要是毕竟它除了有大量典籍支撑以外,还有不少过硬的证据(比如日本民间和官方的高度认可等等)。而其它两种说法还缺乏不少证据来证实它的论据,但相信随着考古的进行,这些会越来越清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kuojiu.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小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isu.com/158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