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太祖朱温简介 建立后梁,史上最流氓的皇帝
朱温(公元852—912年),原名朱温,归唐后赐名朱全忠,称帝后又改名朱晃,原丰县(第)一乡艾村里午沟集人。但这是一个籍贯尚存争议的人物,现行史书中多记为宋州砀山午沟里(今安徽砀山)人。家世为儒,祖朱信,父朱诚,皆以教授为业。幼年丧父,家贫,母王氏佣食于萧县刘崇家。朱温成人后,与其兄朱存“勇有力,而温尤凶悍”,“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
太祖,名朱温(公元852~912年),出身贫寒,后掌握唐朝兵权,废照唐宣帝而自立。在位6年,为其子所杀,终年61岁。葬于宣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范村保,一说在今河南省伊川县西南)。
梁太祖朱温,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人,出身贫苦家庭,从小不务正业,是乡里的地痞。后和兄朱存一起加入黄巢起义军,受到黄巢的重用,封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同州防御使。黄巢入长安后,他负责防守东线。因为屡次为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战败,请求增援,黄巢没有答应。公元882年9月,在黄巢危急之时,朱温背叛了黄巢,率军投降唐朝,被唐僖宗封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赐名全忠。公元883年,封为宜武(治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节度使,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并被提升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此后,他以河南为中心,扩张势力,和李克用父子等人长年混战,致使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混战中,他先后吞并了秦宗权、朱埴、朱瑾等藩镇,成为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
公元901年,他趁唐统治集团内乱之际,带兵进入关中,击败风翔节度使李茂贞,夺得唐昭宗,控制了中央政府。不久,杀尽了朝廷内的宦官。公元904年,他又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在离开长安时,他还逼迫官吏、百姓一起东迁,并拆毁了长安的宫室,官衙和民房,将材料运往北方。不久,他派人杀死了唐昭宗,立李祝为帝(即唐昭宣帝),并在一天深夜,将唐朝的30几名大臣集中起来杀死,尸体扔进黄河。
公元907年2月,他逼迫昭宣帝退位,自己称帝,建国号为梁,定都汴,建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
朱温称帝后,改名朱晃。并改革了一些唐末的弊政。但因连年用兵,又经常杀戮将帅功臣,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政权不稳。
后梁末帝朱友贞简介 杀兄自刎的后梁末帝朱友贞
后梁末帝,朱温子。朱温即帝位,封为均王,任左天兴军使、东京 马步军都指挥使。梁乾化二年(912)郢王朱友珪杀死其父朱温,即帝位,朱友贞为东京留守 、开封尹。次年,与赵岩等密谋推翻朱友珪 。凤历元年(913)即帝位。923年为后唐所迫自杀,时年36岁。
简介
朱友贞(888年10月20日~923年11月18日) ,后梁末帝,朱温和张惠的嫡子,朱友珪弟。朱温即 帝位,封为均王,任左天兴军使、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梁乾化二年(912)郢王朱友珪杀死其父朱温,即帝位,朱友贞为东京留守、开封尹。次年,与赵岩等密谋推翻朱友珪,二月,打起了“除凶逆,复大仇”的旗号,联合魏博节度使杨师厚兴师问罪。发动洛阳禁军兵变,友珪自杀。凤历元年(913)即帝位。改名为锽,后再改名为瑱。复用乾化年号(913年2月-915年10月)、贞明(915年11月-921年4月)、龙德(921年5月-923年10月),在位11年,被后唐李克用养子李嗣源围困而自杀,36岁。葬于宣陵附近(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人物事迹
朱友贞即位后,后唐李存勖集中全力要攻灭后梁,双方便连年混战。朱友贞因为信用赵岩,外戚张汉鼎、张汉杰等人,大将出兵也派他们随往监视。赵岩等人又仗势弄权,卖官枉法,离间将相,赏罚不明,致使忠臣退避,上下离心,前线将领自相残杀,所以,与后唐交战屡遭大败。
公元923年10月,后唐李克用养子李嗣源率领大军逼近都城。朱友贞的臣子纷纷逃离,连传国玉玺也被部下盗走,守兵不少人开了小差,众叛亲离,守军单薄,使朱友贞束手无策,急得日夜哭泣。戊寅日,他对身旁的都指挥使皇甫麟说:“姓李的是我们梁朝的世仇,我不能投降他们,与其等着让他们来杀,还不如由你先将我杀了吧。”皇甫麟忙说:“臣下只能替陛下效命,怎么能动手伤害陛下呢!”朱友贞说:“你不肯杀我,难道是准备将我出卖给姓李的吗?”皇甫麟拔出佩剑,想自杀以明心迹。朱友贞说:“我和你一起死。”说着,握住皇甫麟手中的剑柄,横剑往自己颈项一挥,血流如注,倒地死去。皇甫麟也哭着自刎而死。 后梁灭亡。朱友贞史称末帝。
全局形势
李存勖分析了全局形势,认为后梁此时由于西面的潞州刚刚归降,注意力已集中于西面,而东面准备不足,防守松懈,正可以趁机袭占郓州,动摇其军心。他派猛将李嗣源率领精兵五千从德胜出发,沿黄河北岸向东急行至杨刘,在雨夜的掩护下秘密渡过黄河,然后挥师直捣郓州城。梁军毫无戒备,在后唐精兵的强攻下大败而归。郓州拿下之后,后梁的腹心暴露无遗。从郓州到大梁已无天险屏障可守,后梁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后唐庄宗李存勖简介 死于兵变的后唐开国皇帝
庄宗,名李存勖(公元885—926年),小名亚子。李克用长子。李克用病死,他袭晋王位,建立后唐,称帝。在位4年,在兵变中被箭射死,终年42岁。葬于雍陵(今河南省新安县境内)。
李存勖,自幼喜欢骑马射箭,胆力过人,为李克用所宠爱。他少年时就跟随父亲作战。11岁随李克用到长安向唐报功,唐昭宗特地赐赏他翡翠盘等珍宝,抚摸着他的背说:“这孩子与众不同,日后富贵了,可不要忘了大唐!”李克用于公元908年正月病死,他于同月袭晋王位。丧事办完后,他就设计捕杀了试图夺位的叔父李克宁,并率军击败后梁军,解了潞州(治所在今山西省上党县)之围。朱温惊叹说:“生子当生李亚子。他袭位,李克用虽死犹生!我的儿子与他相比,简直猪狗不如!”此后,李存勖用心训练兵士,整顿军纪,规定骑兵不见敌人不准骑马,违犯军令者一律斩首,从而将散漫的沙陀兵训练成一支精锐严整的劲旅。他将父亲给的三支箭供奉在家庙中,每临出征,就派人去取来,放在一个精致的丝套里,带着上阵,打了胜仗,才送回家庙。他喜欢冒险搏斗,勇而少谋,将战争看作游戏,常常只身冲锋陷阵,几次陷入重围,差一点被敌人生俘。部将们死战将他救出,劝他要持重,他却反说部将们妨碍他大杀敌兵。
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今河北省高邑县)把朱温亲自统帅的50万大军打得大败而逃。接着,攻破燕地,将刘守光活捉回太原。9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
经过10多年激战,李存勖于公元923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4月己巳日,在魏州(今河北省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建年号为“同光”,史称后唐。
李存勖在战场上是位冒死冲杀的猛将,在政治上却是个昏暗无知的蠢人。称帝后,他自以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敌人已消灭,就不再图进取,开始享乐。他自幼喜欢看戏、演戏。称帝后,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不理朝政。他自取艺名为“李天下”。有一次上台演戏,他自己呼叫了两声“李天下”,一个伶人上去打了他几下耳光,周围的人都吓出一身冷汗,李存勖也被打得莫名其妙。那伶人嬉笑着阿谀说:“理(李)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两声,还有一人是谁呢?”李存勖听了反而很高兴,命令厚赏了这个伶人。伶人受到宠幸,可以在宫中自由出入,和皇帝打打闹闹,侮辱戏弄朝臣,群臣敢怒而不敢言。有的朝官和藩镇为了求他们在皇帝面前说句好话,还争着向他们送礼。李存勖还用伶人作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最受他宠幸的是伶人景进,只要景进在他面前说谁的不是,谁就会遭殃。所以,群臣见了景进格外害怕。李存勖又封两个伶人去当刺史,许多将士见自己身经百战而做不到大官,都怨愤难忍。
后唐明宗李嗣源简介 开创明宗之治的五代明君
明宗李嗣源(866或867—933),五代后唐皇帝。公元926—933年在位。沙陀部人,原名邈吉烈。李克用养子。以战功官至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同光元年(923年),庄宗李存勖领兵取汴梁,灭后梁。四年(926年),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嗣源入洛阳监国。即位后改名亶,改元天成。杀酷吏孔谦,褒廉吏,罢宫人、伶官,废内库,注意民间疾苦。但因其不通汉文,难亲理朝政。又兼用人不明,姑息藩镇,权臣安重诲跋扈,次子李从荣骄纵,以致变乱迭起。弥留之际,从荣举兵反,饮恨而死。葬徽陵,谥圣德和武皇帝,庙号明宗。
明宗,名李嗣源(公元867—933年),李克用养子。他杀死庄宗后继位。在位8年,病中兵变受惊而死,终年67岁,葬于徽陵(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
后唐明宗李嗣源,生于应州金城(今山西省应县)一个沙陀族平民的家中。没有姓氏,小名邈佶烈。善于骑术,箭法高明。他起初跟随李克用征战,屡立战功,先后被封为代州刺史,相州刺史、昭德军节度使,天平军节度使、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庄宗冤杀郭崇韬后,功臣旧将都感到寒心,魏州守军拥戴指挥使赵在礼举行兵变。庄宗派李嗣源率领亲军前去镇压,到魏州城下,亲军又于夜间哗变,拥立李嗣源为主。赵在礼出城击散亲军,迎李嗣源入城。李嗣源又借故逃出魏州城,招集散兵,准备再度平乱。后在女婿石敬瑭劝说下,与魏州变兵会合,回师攻入洛阳,被群臣拥为监国。他在部下杀尽李克用、李存勖的子孙后,于公元926年4月丙午日即位,改年号为“天成”,改名为李宜。
李嗣源即位后,革除庄宗时的弊政;废除苛法;诛杀担任监军的宦官,其余的宦官有的逃匿山林,有的出家为僧;精简宫廷人员,注意农民疾苦;任用安重诲.任圜等有能力的大臣。他在位期间,战争稀少,屡有丰年,人民获得了短期的喘息。
但到后来,安重诲和任圜两人相互争斗、诬陷,李嗣源又不能明辨是非,先后将他们杀死,使群臣离心。晚年他又多病,这时兵骄将悍,作乱成风,他试图用大量的赏赐使将士们感恩,结果反而使兵将更加骄横。
公元933年11月李嗣源病重.他命第五子李从厚赶回京城继位。次子李从荣便趁李从厚还未赶回京城发动兵变,攻打宫门,被宫廷亲军击败,李从荣也被满门杀绝。戊戌日,李嗣源知情后受惊而死。
李嗣源死后的庙号为明宗。
后唐闵帝李从厚简介 刚一继位就被推翻的闵帝
后唐闵帝李从厚(914年12月17日―934年5月24日),五代时期后唐第三位皇帝,小名菩萨奴,后唐明宗李嗣源第三子,母为昭懿皇后夏氏。长兴元年(930年)封宋王,长兴四年(933年)十月即位,应顺元年(934年)四月被废为鄂王,不久遇害。在位一年,时年21岁,后晋天福元年(936年)追谥曰闵皇帝。
生平概述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十一月,明宗李嗣源临死前,派人将李从 厚从天雄召回(当时任天雄节度使,封宋王)继承帝位。他即位后,一直把潞王李从珂和石敬瑭当成眼中钉。因为李从珂是明宗李嗣源的养子,但是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因此被明宗封为潞王,任风翔节度使。闵帝李从厚一直对潞王李从珂放心不下,担心他起来造反,夺取皇位。因此.他把李从珂的儿子李重吉从朝中调到亳州任团练使,把李从珂一个已经削发出家当尼姑的女儿召进宫中作人质。就是这样,李从厚还是不放心,又将李从珂改镇河东,将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改镇成德,将成德节度使范延光改镇天雄,让自己的堂兄弟李从璋调任凤翔,接替李从珂的节度使职务。对此,李从珂心里非常恼怒,在部下的鼓动下。于是便拒绝朝廷命令,起兵造反。闵帝李从厚急忙派兵前去镇压。
后唐长兴五年(934)三月,朝廷军队兵临风翔城下。潞王情况危急,正在这时.朝廷军中羽林指挥使、偏将扬思权突然反戈,率众投降潞王李从珂。李从珂于是便重整旗鼓,率领兵马直接攻打洛阳。不久,李从珂率军攻打并夺取了陕州。闵帝听说陕州失守.便打算逃到魏州,召见盂汉琼,让其去魏州安置。但是,盂汉琼不应召命,闵帝只好只身匹马逃出洛阳,奔向魏州。四月一日,闵帝到达卫州(今河南汲县)时。遇见石敬瑭.认为得救,于是没有再去魏州。石敬瑭原来也和潞王李从珂一样,是被闵帝不相信的将领之一。
现在看见闵帝单身逃来,便把他安置在驿馆之中,自己却率军向洛阳进发,与李从珂会合。四月四日,李从珂进入洛阳。六日即皇帝位。是为末帝。末帝废闵帝李从厚为鄂王。派王弘贽将驿馆迁至卫州州署。九日,末帝派王弘贽的儿子王峦用药酒去杀闵帝。闵帝知是药酒不肯喝,王峦就用绳子将闵帝活活地勒死了。后晋高祖石敬瑭称帝后,将他谥为闵皇帝。
李从厚个性仁慈,对兄弟很和睦,虽遭李从荣忌恨,却能坦诚相待,所以当时才能逃过一劫。等到即帝位后,本来与李从珂也没有过节,只是因轻易地听信周遭人的谗言,才会招来大祸。
后唐末帝李从珂简介 后唐亡,末帝李从珂自焚而死
李从珂(885年-936年),镇州(今河北正定)人,五代时期后唐皇帝,原为后唐明宗李嗣源义子,本姓王。934年-936年在位,死后无谥号及庙号,史家称之为末帝或废帝。
末帝,李从珂(公元886~936年),明宗养子。他废愍帝后继位。在位3年,因无力抵挡石敬瑭的进攻而自焚,终年51岁,葬于徽陵。
后唐末帝李从珂,本姓王,镇州平山(今河北省正定县)人。他率军攻入洛阳后,于公元934年4月废愍帝,于4月乙亥日即位,改年号为“清泰”。
李从珂和石敬瑭长期不和,称帝后,派了几万大军去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晋阳城。石敬瑭抵御不住,便投靠契丹,在契丹军的帮助下,打败了围城的后唐军,并转而进攻洛阳。这时,李从珂的兵力还很强,但是他却志气消沉,不敢亲自领兵去抵挡契丹军,只是成天地边喝酒边哭泣,坐待灭亡。
公元936年,后唐军在白马坡大败,契丹和石敬瑭军队逼近洛阳。警报传来,将领纷纷投降。李从珂仰天长叹说:“我到了绝路了!”闰11月辛巳日,他带着曹太后、刘皇后、次子李重美等一家老小和亲信都指挥使宋中虞一行,携带传国玉玺,登上玄武门城楼,准备自焚。刘皇后回顾宫殿,对李从珂说:“我们就要葬身火海,难道留着这宫室让敌人来享受,不如也一把火烧毁算了。”李重美劝阻说:“新天子入都后,总不肯露宿街头吧,烧毁了皇宫,他一定又要大兴土木,重建宫殿。那时,又要劳苦百姓,不如让它去吧。”李从珂便命令兵士只在玄武门楼下堆积柴草,点火焚烧。不一会儿,火势上卷,李从珂一行随着火燃楼崩,全部丧生。
后唐亡。
石敬瑭入洛阳后,有人从余烬中拣得李从珂的臂骨和大腿骨进献,石敬瑭命用王礼安葬。
李从珂死后,后人称他为末帝或废帝。
后晋高祖石敬瑭简介 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
石敬瑭,生于唐景福元年(892年),卒干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太原沙陀族人,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即后晋高祖,936年至942年在位。石敬瑭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牧、周亚夫之行事,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当时正值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石敬瑭冲锋陷阵,战功卓著。
石敬瑭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重李收、周亚夫之行事,隶属李克用义子李嗣源帐下。当时正值后梁朱温与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争雄,石敬瑭冲锋陷阵,战功卓著。后梁贞明元年(915年),李存勖得魏州,梁将刘寻急攻清平(今山东清县),李存勖急往驰援,为刘寻所围。石敬瑭率十余骑击败刘寻,救李存勖于危难之中。李存勖拊其背而壮之,由此声威大振,在军中名噪一时。他还数次解救李嗣源于危急之中,从而得到器重,逐渐成为李嗣源之心腹。李嗣源遂把女儿永宁公主嫁给他,并让他统率“左射军”的亲兵。
后唐同光四年(公元926年),效节指挥使赵在礼于魏州发生兵变。李存勖命李嗣源率军平叛,石敬瑭也一同出征。在魏州城下,李嗣源的部队也发生兵变,与魏州的叛军合兵一处,拥李嗣源为主。李嗣源本想回朝请罪,石敬瑭则劝他夺取开封,以成就大事。李嗣源无奈,只得接受了这个意见。于是,石敬瑭便自告奋勇,亲统骁骑300为前锋,抢占开封,又回兵渡汜水,直取洛阳。后唐庄宗李存勖被乱兵所杀,李嗣源入洛阳称帝,即后唐明宗。由于石敬瑭在这次军事政变中立功颇大,后唐明宗任他为保义军节度使,赐号“竭忠建策兴复功臣”兼六军诸卫副使。当时,许多官将都不奉公守法,而石敬瑭以廉政闻名,颇受明宗李嗣源褒奖。从此以后,石敬瑭以驸马兼功臣,逐年升迁,历任侍卫条军马步都指挥使,河东节度使,大同、彰国、振武、威塞等军藩汉马步军总管等职,负责抵御契丹南下,后又赐封为“耀忠匡定保节功臣”。随职务和势力的增长,石敬瑭开始拥兵自重,大有取后唐而自立之势。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明宗李嗣源死,李从厚继位,为后唐闵帝。当时凤翔节度使李从珂(李嗣源的养子)和河东节度使石敬瑭都拥兵自重,后唐闵帝对他俩不放心。为削弱他们的势力,遂下令二人对调。潞王李从珂不服,在凤翔起兵反叛。闵帝大败,仅率数骑出逃,路遇石敬瑭,石敬瑭杀其随从并囚他于卫州。不久,李从珂杀后唐闵帝,改元清泰,自立为皇帝,即后唐末帝。后唐末帝对石敬瑭猜疑颇大,石敬瑭亦疑心重重,二人矛盾日益尖锐。为试探后唐末帝,早有预谋的石敬瑭于后唐清泰三年(936年)四月,以身体羸弱,乞解兵权,调往他镇。这正合后唐末帝之意,便顺准石敬瑭之请,徙其为天平节度使。群臣得知,相顾失色,均感乱之将至。石敬瑭认为我不兴乱,朝廷发之,安能束手于道路?遂决意谋反。大将刘知远,掌书记桑维翰也有此意。于是,石敬瑭上表指责后唐末帝是明宗养子,不应承祀,要求让位于许王(明宗四子)。后唐末帝撕裂其表,削其官爵,并以建雄节度使张敬达为太原四面招讨使,将兵三万筑长围以攻太原。石敬瑭一面于朝廷内部从事策反活动,一面由掌书记桑维翰起草奏章,向契丹求援:请称臣,以父事契丹,约事捷之后,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契丹。对此种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行径,连其亲信都押牙刘知远也表示反对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然石敬瑭不从,仍一意孤行。契丹主耶律德光得表大喜,以兵援之,大败后唐张敬达。
同年(936年)十一月,契丹主作册书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改元天福,国号晋,契丹主自解衣冠授之。石敬瑭遂即位于柳林(今山西太原市东南)。
后晋出帝石重贵简介 好武不好文的不称职皇帝
石重贵,生干后梁乾化四年(914年),约卒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五代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沙陀族,后晋第二个皇帝。
石重贵本为后晋高祖石敬瑭的侄儿。其父石敬儒早逝,石敬瑭遂将他收为己子。石重贵少时谨言慎行,质朴纯厚,善好驰马射箭,颇有沙陀祖辈之风,深得石敬瑭厚爱,后唐清泰二年(936年),石敬瑭在晋阳举兵叛唐,后唐大军围攻太原。石重贵或出谋划策,或冒矢拒敌,都受到石敬瑭赞赏。石敬瑭借契丹兵挫败后唐军队,离太原赴洛阳夺取帝位,临行前选石重贵留守太原,授以北京留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行太原尹,掌河东管内节度观察事。官衔不少,但政绩平平,“未著人望”。尽管如此,因受到叔父倚重青睐,石重贵仍步步高升,到天福七年(942)石敬瑭死前,石重贵已进封齐王,兼任侍中。
石敬瑭死后,石重贵承制即位及为后晋出帝。石重贵在叔父尚有嫡子在世时,能继承大统,其间不乏宫中密谋。石敬瑭生有六子,大多早夭,仅剩幼子石重睿一人。本来石敬瑭在病中托孤与宰臣冯道,意思要冯道铺立石重睿。但他死后,冯道与当时掌握实权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却擅立石重贵为帝。
石重贵在位时间不长,前后不过五年。五年中,生活的浪涛既把他涌上了顶峰,也把他无情地摔到了谷底,成为亡国之君。
石重贵即位前,后晋的形势并不乐观。契丹凭扶立石敬瑭有功,挟制中原,虎视眈眈;后晋的南面有割据称王的吴越、后蜀;后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加之连年的旱、蝗、涝、饥,饿殍遍野,民怨沸腾。后晋的政权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石重贵一即位,就遇到一棘手问题。就是如何向契丹主耶律德光报告。景延广傲气十足,力主向契丹主称孙不称臣,结果给伺机南下的契丹主提供了机会。恰逢青州节度使杨光远这时外连契丹造反,于是将石敬瑭时与契丹称臣修好,虽屈辱倒还大致和平的局面打破了。与契丹的战争时断时续,一直到后晋的灭亡。开运元年(944年)正月,契丹前锋赵延寿、赵延昭引五万骑入寇,兵分数路陷贝州、入雁门,长驱直入。石重贵在众将的簇拥下亲征。这时他可能感到大祸临头,就遣人致书契丹主,求修旧好。契丹主正志得意满,岂愿中途罢兵。石重贵求和遭到拒绝,只好迎战。在这一年与第二年的抗击契丹的战争中,尽管他指挥无能、用人不当、号令不灵,但赖中原军民的英勇战斗,契丹两次大规模的进攻都被挫败了。
后汉高祖刘知远简介 建立后汉,五代后汉开国皇帝
刘知远(895年—948年),后汉高祖,五代后汉开国皇帝。其祖先本为沙陀部人,世居太原。后晋开运四年(947年),刘知远在太原称帝,沿用后晋高祖年号天福,称天福十二年,同年六月入汴京,自称为东汉显宗八子淮阳王昞之后,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天福十三年(948年)正月改元乾祐,更名刘暠,同月因病崩于万岁殿。谥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
人物介绍
汉高祖刘知远,生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卒于汉乾佑元年(948年)。他在晋朝开运四年(947年)称帝建立后汉,改名刘暠,庙号高祖。其祖先本为沙陀部人,世居太原。刘知远是五代大汉王朝的建立者。 刘知远从小为人沉稳庄重,不好嬉戏。到了青少年时期,正值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割据太原,刘知远就在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即后来的唐明宗)部下为军卒。当时,石敬瑭为李嗣源部将,在战斗中,刘知远不顾自己的生死安危,两次救护石敬瑭脱难。石敬瑭感而爱之,以其护援有功,奏请将刘知远留在自己帐下,做了一名牙门都校,不久升任马步军都指挥使。
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石敬瑭得助于刘知远等人谋划,在开封称帝,建立了大晋,是为晋高祖。从此,刘知远以其军政才能和佐命功,历任检校司空、侍卫马步都指挥使、点检随驾六军诸卫事、许州节度使、朱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北京(今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等职,日趋显贵。石敬瑭当了七年儿皇帝,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死去。养子石重贵即位,是为晋出帝,刘知远也迁检校太师,进位中书令。晋朝开运元年(944年),契丹主耶律德光率军南下,刘知远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在忻口大破契丹军,累迁太原王、北平王,之后又在朔州阳武谷再破契丹。
刘知远在这段时期的主要意图是称霸河东,成就王业,因此对朝廷的诏命半推本就,一方面不服调遣,作战中逗留不进,另一方面也主动出击一下,好让朝廷与契丹不致小看自己。刘知远认为:契丹乃游牧部族,贪残且失人心,加上中原人民的不断反抗,不会久居不退;而石敬瑭对他有知遇之恩,他曾表示“予未忍忘晋”,马上就与朝廷反目,又显不“仁”不“义”,还需要等待时机。
当契丹入开封时,刘知远使部将王峻表面以祝贺胜利为名,实际则到开封察看形势;有些部将主张起兵击辽,刘知远则以为用兵有缓有急,当下契丹正得势,不可轻举妄动,契丹并无大志,重在搜刮财物,天气渐暖,势难久留;而晋藩镇纷纷降辽,也是暂时的,他们当中有的拒辽投降,有的斩杀辽使,但均无通图中原的豪强之辈;至于南唐以恢复祖业为口实,也不曾设谋取中原。当待契丹去而出兵取天下,可以万全。这种算盘虽缺乏进取精神,总还算得是伺机而动,志在恢复。鉴于上述原因,他事先与契丹勾结,奉表称臣,同时广募士卒,养精蓄锐,加紧称帝的准备。
后汉隐帝刘承祐简介 五代后汉的最后一位皇帝
后汉隐帝刘承祐(930年3月28日―951年1月2日),沙陀族,后汉的最后一位皇帝,高祖刘知远和李皇后之子。948年—950年在位,后汉高祖乾祐元年(948年),刘知远死后,他即位,沿用后汉高祖年号乾祐,在位时期大权旁落,后诛杀权臣,引发了郭威叛变,后汉隐帝承祐三年(950年),叛军攻开封,刘承祐被杀,后汉亡,时年21岁。
生平概述
继位
公元947年,刘知远建立后汉,拜刘承祐为右卫上将军、大内都点检。 后汉隐帝刘承祐,父刘知远于公元948年正月病死后,宰相苏逢吉等人秘不发丧,诱杀了杜重威。同年二月辛巳日,进封刘承祐为周王,继而由刘承佑即位,沿用刘知远的年号“乾祐”。
平定三藩
后汉隐帝刘承祐继位时,李守贞占河中,赵思绾占永兴,王景崇占凤翔,先后举兵造反,公元948年8月(18岁),后汉隐帝刘承祐令郭威领兵讨伐三藩,至公元949年(19岁)夏天,郭威平定三藩。
内政纷乱
后汉隐帝刘承祐续位后,由杨邠、史弘肇和苏逢吉等大臣辅佐,三人互相攻伐,内政纷乱,杨邠、史弘肇蔑视后汉隐帝刘承祐的皇权,议政时公然禁止后汉隐帝刘承祐开口,公元950年11月(20岁),后汉隐帝刘承祐发动政变,一举击杀杨邠、史弘肇、王章三人及其家属。
君逼臣反
公元950年11月(20岁),后汉隐帝刘承祐密令曹威等人刺杀在外的大将郭威,郭威被逼起兵反叛,围攻汴京,后汉隐帝刘承祐到城外刘子坡观战,因后汉军大败,于第二天清晨又匆忙要逃回城去,不料开封尹刘铢据城不让其进,后汉隐帝刘承祐只得带了苏逢吉、聂文进和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逃至赵村,被郭允明所杀。
后周太祖郭威简介 灭后汉诛隐帝 建立后周政权
郭威(904年9月10日-954年2月22日),邢州尧山(今邢台市隆尧县西)人,字文仲,小名“郭雀儿”,五代后周的建立者。郭威出身于贫苦人家,读过些书,知道民间疾苦。即位后,减轻赋税,削减严刑峻法,他生性节俭、虚心纳谏、他又能留心搜罗人才,所任用的魏仁浦、李毂、王溥、范质等人都能忠于职守,遵守法度,君臣合力,逐渐改革了一些弊政,使北方地区的经济,政治形势渐渐趋向好转。郭威在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清廉勤政的好皇帝。去世后,因亲生儿子全都被刘承祐杀害,由妻侄柴荣继位。
简介
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隆尧县西)人。年少时孤贫,初为军吏,后汉时拜为枢密副使。
公元948年,他奉命讨平了李守贞的叛乱,后封为邺都留守兼天雄军节度使。公元950年,后汉隐帝刘承祐猜忌他,派使者要到魏州杀郭威。郭威起兵反汉,下令攻进了京城,允许士兵大抢10天。7天后郭威进入汴京,纵军大肆抢掠,并逼太后任他为“监国”,夺得国政。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他又称帝,国号大周,定都汴京,改元“广顺”,史称后周。 简介:郭威生年未详,卒于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五代时后周开国皇帝,庙号“太祖”。郭威字文仲,邢州尧山人,本姓常,幼时随母亲适郭氏,故改姓郭。父郭简曾为顺州刺史。刘文恭攻破顺州,郭简被杀,郭威年方数岁,其母不久也死去,郭威只得依潞州姨母韩氏为生。十八岁投潞州留守李继韬部下为军卒。
郭威勇武有力,豪爽负气,深为李继韬所赏识。有一次,郭威酒醉杀人,为官府拘押。李继韬暗中将其放走,后又招至麾下。后李继韬为唐庄宗所杀,其部众悉为收编。郭威因略通文墨、书算,升为军吏。及至后晋为契丹所灭,郭威归附刘知远部下。刘知远起兵太原,即位称帝,封郭威为执掌挥务的枢密副使,并在临终时将太子刘承祐托孤于郭威和史弘肇。刘知远在位一年便因病逝世。太子刘承祐即位,是为后汉隐帝,进封郭威为枢密使。当时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相继拥兵造反。朝廷屡次出兵讨伐,均无功而返。
隐帝刘承祐遂命郭威率兵出征。郭威至河中后立栅筑垒,分兵围困。李守贞屡次突围,均被挫败,相持日久,城中粮草俱尽。郭威遂下令四面攻打,一举攻进城中,李守贞自焚而死。永兴赵思绾、凤翔王景崇相继归降,使风雨飘摇的后汉政权转危为安。 之后,郭威又移师北伐,大败契丹,以功进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兼枢密使,河北诸州郡皆听郭威节制。 后汉隐帝与其宠臣对郭威等有功大将十分疑忌。于是隐帝与亲信李业密谋,诏令马军指挥使郭崇诛杀宣徽使王峻,郭威等;诏令镇宁军节度李弘义诛杀侍卫步军指挥使王殷,以企一举铲除前朝旧将势力。不料李弘义反以诏书密示于王殷。王殷即派人向郭威告急。郭威见事情紧急,即采用谋士魏仁浦之计,伪作诏书,宣称隐帝令郭威诛杀诸位将领。于是群情激愤,推举郭威起兵讨伐,以“清君侧”。
后周恭帝柴宗训简介 陈桥兵变天下被赵匡胤夺走
柴宗训(953年—973年),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原封为梁王。周世宗于公元959年6月病死,他于同月甲午日继位,沿用周太祖年号“显德”。
人物简介
后周恭帝柴宗训(公元953年9月14日–公元973年4月6日,公元959年–公元960年在位),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病逝,柴宗训即位,时年7岁,由符太后垂帘听政,范质、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柴宗训在位期间,特别重用赵匡胤,使他产生了做皇帝梦。
公元960年正月元旦,群臣正在朝贺柴宗训时,镇(今河北省正定县)、定(今河北省定县)两州忽然有人来报说,辽和北汉合兵南侵,其实这是赵匡胤和其他将领编造的谎言。范质便命令赵匡胤率领禁军北上抵御。禁军到达陈桥驿后,突然发动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赵匡胤回师开封,建立宋朝,废黜柴宗训,降封他为郑王。后周灭亡。
不久,柴宗训被迁往房州(今湖北省房县)居住。他于被废13年后去世。谥号“恭”,陵号“顺陵”,史称柴宗训为恭帝。
家庭成员
柴宗训,有六子:柴永崎、柴永廉、柴永惠、柴永孝、柴永盛。夫人赵氏、林氏、张氏。
郑王柴宗训的太子柴永崎改封郑国公,代代世袭。
后周世宗柴荣简介 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
后周世宗柴荣(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954—959在位,在位6年。邢州尧山柴家庄(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父柴守礼,祖父柴翁是当地望族,柴荣年轻时曾随商人颉跌氏在江陵贩茶,对社会积弊有所体验。史载其“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他是后周太祖郭威内侄,收为养子,又名郭荣。继位后复本姓。柴荣在位六年,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又南征北战,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北破契丹,连克二州三关。在议取幽州时病倒,不久去世,年仅39岁,庙号世宗,谥号睿武孝文皇帝。
世宗,名柴荣(公元921~959年),又名郭荣。周太祖郭威养子。郭威死后继位。在位5年,病死,终年39岁,葬于庆陵(今河南省新郑县北)。
柴荣,周太祖皇后柴氏的侄儿,后被郭威收为养子,邢州龙岗(今河北省邢台县西南)人。早年他为郭威操持家务,往返南北贩卖茶货。郭威举兵进攻汴京时,他奉命留守邺城。后周初年,封为澶州节度使,晋王。郭威于公元954年正月病死,他于同月丙申日继位,沿用太祖年号“显德”。
柴荣是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帝王。他精明强干,志气宏大,决心统一中国。即位后,他在太祖改革积弊的基础上,进一步整肃吏治,均定田赋,整顿禁军,限制佛教,奖励农耕。他命人雕刻了一对木头的农夫农妇放在殿廷,以督促君臣留心农事。通过改革,后周的军力、国力大大增强。他南征北战,先于公元954年亲率大军在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县)击败来犯的北汉及契丹军,又于公元956年亲自征讨南唐,攻取了南唐的江淮14州60县,接着,北伐攻打契丹,收复了瀛、莫、易3州17县,后又攻取后蜀的阶、成、秦、风四州。这些成就,为日后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但是,正当柴荣准备继续征战完成统一大业的时候,他在北征契丹的途中得了病,只得率领部分军队返回汴京。
公元959年6月,柴荣病危。他便抓紧布置后事,让魏仁甫以枢密使兼任宰相,宰相王溥、范质兼知枢密院事,任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兼宰相。他使这些文武大臣同掌国政,目的是想保证他死后后周政权的稳定。柴荣前在北征契丹时,听得汴京城内有“点检作天子”的谣传。当时的殿前都点检是柴荣的女婿张永德,立有军功,统率最精锐的禁军。柴荣猜疑这谣言与张永德有关,便免除了他的军职,改任他为宰相,而将赵匡胤从低级军官提升为殿前都点检。柴荣以为赵匡胤一则会感恩图报,二则资望浅,不象张永德那样可能夺取帝位。没有料到日后夺取帝王灭掉后周的,正是赵匡胤。柴荣临终前,又命令四子柴宗训继位。癸巳日,病死于汴京宫中的滋德殿。
柴荣死后的庙号为世宗,史称周世宗。
前蜀高祖王建简介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
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陈州项城(今河南沈丘)人。人称“贼王八”,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开国皇帝,公元907年―918年在位。
生平简介
王建(847年—918年7月11日),字光图,陈州项城(今河南沈丘)人,一作舞阳(今属舞钢市)人。五代时期前蜀皇帝(907—918年在位),年号:天复王建(847年—918年7月11日),(907)、武成(908-910)、永平(911-915)、通正(916)、天汉(917)、光天(918)。
少年时为无赖,以屠牛驴和贩私盐为业,乡里称为“贼王八”,黄巢起义时期投效唐朝军队,隶属忠武军。长安沦陷时他奋不顾身的护驾,号为“随驾五都”,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被唐僖宗封为西川节度使、壁州刺史,十军观军容使田令孜也收他为养子。僖宗还长安后,升为御林军宿卫将领。光启二年(886年),僖宗又逃往兴元(今陕西汉中),任命王建为“清道使”,以后他向四方发展势力。大顺二年(891年)以精兵二千奔往成都,为陈敬瑄所阻,王建攻破鹿头关,取汉州,攻彭州,大败陈敬瑄五万兵,不久攻占成都,陈敬瑄与田令孜开门出降,据西川,接着又降黔南节度使王肇,杀东川节度使顾彦晖、武定节度使拓拔思敬。乾宁四年(897年)占有东川梓(今四川三台)、渝(今四川重庆)诸州,遂有有两川兼三峡之地。天复二年(902年)取得山南西道控制权。天复三年(903年),唐昭宗又封他为蜀王,遂成为当时最大的割据势力。
天复四年(904),唐迁都洛阳,改元天祐,王建与唐隔绝而不知,故仍称天复。天复六年(天祐三年,906年),取归州,并有三峡。天复七年(天祐四年,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王建驰檄四方,会兵讨梁,四方知其非诚实,皆不应。同年九月,王建即皇帝位,国号蜀,史称“前蜀”,定都成都,建年号“天复”。武成元年(908年),加尊号英武睿圣皇帝。永平元年(911年),加尊号曰英武睿圣光孝皇帝。次年又加号曰英武睿圣神功文德光孝皇帝。通正元年(916年),改国号为汉。天汉元年(917年),复国号为蜀。
光天元年(918年)六月,王建卒,年七十二,在位十二年。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扩张疆土,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蜀中大治。死后谥号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庙号高祖,葬于成都的永陵(今成都市西延线永陵路)。
前蜀后主王衍简介 日夜饮酒爱好奢侈的玩乐皇帝
王衍(899年―926年5月2日),字化源,王建第十一子,许州舞阳人(其故里今属舞钢市),母亲是王建宠妃徐氏。前蜀后主,918―925年在位,共七年。
前蜀后主王衍(公元899年-926年),王建子,公元918年登基,公元925年去位,在位7年。王衍奢侈荒淫,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臣僚也贿赂成风,政治十分腐朽。同光三年(925),后唐庄宗李存勖发兵攻蜀,王衍降,前蜀亡。后来,王衍被送赴洛阳中途被杀,死时28岁。
生平介绍
原名王宗衍,即位后改名。《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称其“方颐大口,垂手过膝,顾目见耳,颇知学问,能为浮艳之辞。”即位后年少荒淫,委政于宦官、狎客之手,好微服出游民间,日夜饮酒,爱好奢侈,营建宫殿,巡游诸郡,耗费大量财力,蜀人不得安宁。太后、太妃卖官鬻爵,臣僚也贿赂成风,政治十分腐朽。乾德元年(919年),加尊号为圣德明孝皇帝。同光三年(925年),后唐庄宗李存勖遣魏王李继岌、郭崇韬发兵攻蜀,王衍面缚舆榇,出降,前蜀灭亡。王衍被封为通正公。
后来,王衍在被送赴洛阳途中,李存勖遣人将他和他的亲族一起杀害,王衍死时二十八岁。有文才,能为浮艳之词,著有《烟花集》,词存二首。
王衍是个及时行乐的人。据说他在宫中经常召集宫伎游戏。他自己头上裹一块头巾,上部尖尖的像个锥子;让宫伎们穿上道服,头上戴莲花冠,脸颊搽得红红的,号“醉妆”,齐唱《醉妆词》。这首词就是王衍特地为此游戏而作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cangchou.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小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isu.com/166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