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经历了印章、墨拓石碑、雕版、活字版等四个阶段。
其中的雕版印刷是以纹质细密坚实的枣木、梨木等为版料,切割成长方形的一些木板,打磨后制成木版。
把要刻制的文字写在纸上,而后反贴在木版上进行雕刻,刻成凸起的阳文,就可以用来印刷书籍了。
北宋科学家沈括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前,人们刊刻书籍,均采用雕版印刷术,这种印刷术是和活字印刷术相比,缺点在于,倘若刻错了一个字,整版就会被弃之不用。
尽管如此,雕版印刷术和汉朝以前的誊抄书籍相比,还是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东汉时期,蔡伦总结前人经验,发明了质美价廉、经济实用的纸张,此后逐步取代了甲骨、金石、竹简、缣帛等书写材料,当时出版书籍,依然要靠人工誊抄,费时费工。
后来出现了模仿印章、墨拓石碑技术的雕版印刷术,出版书籍开始变得轻松起来。
雕版印刷术起源于何时?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认为汉朝时期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后汉书》记载:
“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张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
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张俭得罪宦官侯览,侯览怂恿朱并诬告张俭。
张俭不得不外逃避难,朝廷“刊章讨捕”张贴布告缉捕。
元朝学者王幼学解释说:“印行之文,如今板榜。”
这里所谓的“刊章”应该就是最原始的印刷术,类似印章的扩大版。
也有学者表示反对,认为“刊章”的技术和印刷术并不是一回事儿。
明代学者陆深认为:真正的雕版印刷术是在隋朝时期发明的。
《历代三宝记》记载:开皇十三年(593年),隋文帝下诏令国人崇佛,诏书中有一句“废像遗经,悉令雕撰”,陆深据此认定,这是雕版印刷“印书之始”。
也有学者认为雕版印刷术起源于唐代
太和九年(835年),东川节度使冯宿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提到,四川的剑南、两川,安徽淮南等地的百姓私自印刷日历出售。
光绪末年,人们在甘肃敦煌千佛洞发现了一本装帧精美的《金刚经》,书的结尾记载了出版时间——“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
唐懿宗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这是世界上最早标明出版时间的印刷品。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雕版印刷术为五代时期的冯道发明。
《旧五代史》记载:“时以诸经舛缪,(冯道)与同列李愚委学管田敏等,取西京郑覃所刻石经雕为印版,遍布天下,后进頼之。”
雕版印刷术其实并非某个具体的人发明的,应该是古代先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自汉朝时期出现雏形后,唐朝开始改进并广泛推广,而五代时期逐步繁荣起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cangchou.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小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isu.com/168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