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的各位,日常生活中肯定见过鱼类,并且吃过,多香啊……
鱼多香不重要,今天是想和大家认真探讨一个问题——如果鱼离开了赖以生存的水,是否能在陆地上存活呢?
水之生息者
首先我们来看看鱼是如何在水中实现呼吸的。
大家肯定见过水中的鱼反复张嘴闭嘴,与此同时鳃盖也不断开合,这其实就是鱼儿在呼吸。
图片来自网络
鱼在张嘴后,外面的水流受到吸力进入口咽部,此时鳃盖保持闭合状态,之后鱼嘴闭合,鳃盖张开,水流从鳃盖处流出。
而就在这短暂的瞬间,流经鳃盖的水流中的氧气,会被鳃盖上密布的鳃丝获取,鳃丝再利用密布在其上的毛细血管将氧气输送到鱼的全身——从鱼鳃排出的水流溶氧明显降低。
鱼类呼吸系统
肯定有人要问了,那我见过鱼儿把头露出水面,嘴巴朝着空气不断开合,那是在干啥?不是在呼吸吗?
你说对了,那也是在呼吸!
都是为了那口氧气
图片来自:zenaquaria
鱼儿能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但仅有少部分鱼类具备这种特殊机能——世界上约有2%的硬骨鱼类(世界上绝大多数鱼类为硬骨鱼,硬骨鱼主要特征是全身骨骼多为硬骨)能利用空气进行呼吸作用。
池塘中常见的罗非鱼,就是耐低氧的类型,跑到水面呼吸,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是它的拿手好戏
而具备此机能的鱼类,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水中型和两栖型。
水中型,此类鱼儿虽能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但仅限于鱼儿停留在水中的状态。鱼是不能离开水的,水依旧是它们存活的基础。
两栖型鱼类,在完全脱离水体时,也能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呼吸,属于高级选手了。这样的鱼世界上有很多种,脱离水体也能游走江湖,看世间万物。
脱离水体如何呼吸?
两栖型鱼类是怎么做到脱离水体呼吸的呢?
最常见的是拥有鳃上器官(鱼在鳃上的第二套副呼吸器官)的鱼类,这些鱼类在的鳃弓及周围组织部分特化为鳃上器官,或者拥有树状结构、迷器(都是鱼类的副呼吸器官)等既能在水中又可以在空气中呼吸的独秘辅助器官。
拥有这类器官的常见鱼类有斗鱼、胡子鲶、乌鳢等。它们离开水面后能继续从空气中获取氧气,不过如果长期离水,还是会因过度干燥或缺乏食物等原因死掉的。
水族市场常见的泰国斗鱼就有迷腮器官,能利用空气进行呼吸
还有一类鱼能靠皮肤进行呼吸。它们自身皮肤在真皮层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进行气体交换,从而辅助完成呼吸作用。
不过这种呼吸机制并非这类鱼的主要呼吸机制,它们还是仍具有正常的鳃等呼吸机能,皮肤呼吸只起到辅助作用。常见的具备皮肤呼吸能力的有鳗鲡、弹涂鱼、黄鳝和鲤鱼等。
可以利用皮肤辅助呼吸的弹涂鱼
图片来自:wiki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鱼类能利用口腔内的粘膜进行辅助呼吸,从空气中获取氧气。这类鱼儿并不多见,常见的有电鳗和黄鳝。
使用肠道等消化器官进行呼吸的鱼儿们也不甘示弱,纷纷表示我们的辅助呼吸也十分强大。这类呼吸机制简称为肠气呼吸。
最常见的会肠气呼吸的鱼是清道夫。清道夫的胃部壁薄,平滑且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通过从空气中获取氧气,清道夫可以增加自身在各种受污染且含氧量低的水体中的生存几率。
短视频里经常出现晒干的清道夫浇水复活的事情,其实那只是手动擦干了它身体表面的水分罢了。清道夫可以离开水1-2小时不死亡,但完全晒干的话是不会复活的。
鱼鳔也能用得上!
有些鱼类还能利用鱼鳔这个器官来进行辅助呼吸。所有这些具备超越传统用腮呼吸能力的鱼儿们,大多都能具备短暂离开水面,进入陆地非水域等的能力。
有了这个特殊技能,鱼儿们就可以通过移动来躲避敌害、寻找更为适合的生存环境或者进行陆地捕食,这可不是一般鱼儿会的。
以后在滩涂见到不断跳跃的弹涂鱼,在不同鱼塘间小路上爬动的攀鲈、在湿地草丛中穿梭的鳗鲡等,相信你也能理解它们为啥能立于水外却依然悠然自在啦!
在道路爬行的攀鲈鱼,通过利用其全身坚硬鳞片与地面摩擦,结合大幅度摆动而前行。图片来自:wiki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cangchou.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小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isu.com/169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