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短短两句,便将清明的清冷凄凉描写得淋漓尽致。清明,又被称为鬼节,每逢此节,人们便会踏青扫墓。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在清明节这天踏青扫墓呢?
在中国,清明、中元、寒衣被称为三大鬼节。这三大鬼节,最为国人重视的就是清明节。据说,清明扫墓早在西周时期便已成俗,它是由古代帝王春天祭祖的习俗演变而来。后来,这种宫廷祭祖礼仪推广到了民间,春日祭祖的习俗渐渐形成。
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前“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
清明节又被人们叫作寒食节。据史料记载,寒食节本在清明的前几天。这一天里,人们要禁火,吃冷食,祭祖。但是并没有文献记载,寒食节上坟的习俗源自何处。唐玄宗曾经下诏说“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世相传,已成习俗,应当允许,使之永为常式”。因此到唐代,祭扫祖先坟茔之举已将寒食、清明两个节日联系起来,甚至可以说合二而一了。白居易一首《寒食野望吟》描写了当时墓祭之情形:
鸟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裳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墓雨人归去。
清明节最重要的内容是上坟扫墓。从古至今,每逢清明,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会派人前往家族墓地,为已故的亲人上供烧纸,给冥府的亲人“送物送钱”。祭奠之余,还要给祖坟填土加固,以免墓地被虫兽盗洞,扰了死者的安宁。
不过,清明墓祭凄清悲切固然有,但至唐宋,宴乐游赏的风气也已形成。唐诗人顾非熊的一首《长安清明言怀》诗道尽其间关系: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两初晴。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大约在每年阳历4月5日左右。4月里,雨水逐渐增多,万物复苏。时值三春大好时光,清明墓祭这种户外活动业已具备冶游的条件;给祖先们带的肴馔享祀后的“”又是上好的美食,弃之可惜;而且先祖亲人谁不愿后代高高兴兴?活着的人更觉得这野餐是和死去的亲人“会餐”——有了这些,人们怎能不整日游乐,醉饱而归呢?
这一时期,也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古人认为踏青折柳能够防止病毒侵害。清明踏青由此而来,而现代人则把它当成锻炼身体的方式。后来,清明节又增添了折柳、蹴鞠、荡秋千等文娱活动。如今清明节,举家春游,做些户外运动已成为了流行风尚。
户外的墓祭除上述诸多原因外,还有能够表示家族兴盛的功能,坟头纸钱、纸幡、花圈,正是后继有人的标志,供品多而讲究的及家人冶游之盛又是家庭殷实的象征。如此,怎能不大肆地安排、活动一番!晚近以来,这种风习还是很盛的。求神拜佛可视作迷信,为者心里也不免忐忑,祭扫先茔则不,行此举之人肚子鼓鼓像有许多理由,怎么做也都心安理得。于是,北方便荷担挑盒,南方便行船载酒,热热闹闹地上坟去。有道是:
衣冠稽首祖茔前,盘供山神化楮钱。欲觅断魂何处去,棠梨花落雨余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cangchou.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小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isu.com/170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