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留园
毫无疑问,苏州地名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通行的命名规则在苏州地区也有所体现。
有的人说,这有什么稀奇的,湖南、湖北、河南、河北不都是与水有关吗?
吴江垂虹桥
一、与水有关的地名特别多,远超其他地方
①满眼所触,皆为水也。湖有水,河有水,江也有水,还有泽、溪等。
苏州市的吴江区——因吴江而得名,吴江本名吴淞江。
太仓市浏河镇——位于浏河进入长江口的地方而形成的市镇。
吴江震泽镇——因濒临太湖,太湖别称“震泽”,以此得名。
常熟市尚湖镇——传说姜太公曾在此隐居垂钓,姜太公,名尚。
昆山的锦溪镇——一溪穿镇而过,夹岸桃李纷披,晨霞夕辉尽洒江面,满溪跃金,灿若锦带,故名“锦溪”。
锦溪水冢
②以泾、港、浜、塘等入地名。它们在吴方言里,代表吴人称呼自己的居所。
泾、港,在吴方言中指与江、湖相通的小河沟。
例如:昆山市就有皇仓泾社区。
以港为名的:圩港村、通港村、港南村、北港村、双港村。
浜,吴方言词,专指小型河沟,以之命名的河沟大都集中于河湖密集的地方,其沿岸村镇多与河浜同名。
最出名的莫过于常熟市有沙家浜镇。《智斗》当中的阿庆嫂:“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还有董浜镇,庞浜村、方浜村、曹浜村、小浜村等。
塘,指通江(或太湖)的人工河道。
常熟市练塘镇,相传南朝梁时曾在此建净彗寺,寺前有塘,水色如练,沿塘成镇,故名。
支塘镇,因白茆塘、盐铁塘在镇区交汇后又分支流出,故名。
常熟市还有12个因塘得名的村子:谢家塘村、卫家塘村、杨塘村、上塘村、下塘村、南塘村、横塘村、湖漕塘、枫塘村、银塘村、三塘村、塘娄村。
渎,指小河浜。
渎进入湖口处形成的村落,亦多与渎同名。
吴中区古镇木渎镇。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并增筑姑苏台,因为所需木材源源不断地到来,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由此得名。
木渎镇
③此外还有以荡、湾、淼、渝、浒、浦、渠为名的地名,如芦荡村、汪湾村、淼虹村、辛渝村、浒东村、横浦村、渠中村;
以渡、津为名的地名,如觅渡村、枫津村等。这个不稀奇,天津的津就是渡口的意思。
以水乡盛产的莲、荷等水生植物来命名的村,如青莲村、莲香村、采莲村、荷花村等。
④河多水多,所以桥也多。
桥入地名,在苏州地名中极为普遍。
常熟市以桥为名的多达36个,位居第一,例如:郑家桥村、张家桥村、周家桥村、朱家桥村、李桥村、苏桥村、徐桥村、汪桥村、马桥村、杜桥村、凌桥村等。
船是河中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虎丘通安镇有一个航船浜村,吴江市还有大船港村。
二、苏州地名最能体现出鱼米之乡的典型特点
苏州是鱼米之乡,水稻是常见的作物,而与禾苗、稻谷以及与收成有关的词语、捕鱼打鱼等渔业活动、亦或是渔业工具等词语都可以作为命名地名的来源。
苏州的“苏”字,繁体字为“蘇”,由草、鱼、禾组成,由此可见它以农业、渔业为主体的经济模式。
苏州的张家港有金谷村,昆山有白米村,太仓有米中村、青秧村。
常熟,因有史以来一直土地肥沃,旱涝无忧,“常熟其田”,得名“常熟”。
太仓市很早以前,该地就被设立了粮仓。太仓八方通衢,历来为帝王设立粮仓的宝地和漕运枢纽。
太仓沙溪
与渔业相关的地名
相城区黄埭镇的埭渔村,北桥镇的北渔村;相城区阳澄湖镇的渔业村;常熟市的东渔村;吴江市松陵镇的捕捞村、第二渔业村;昆山市的南渔村、大渔村、巴渔村、正仪渔业村、兵西渔业村,等等。
吴地历史上一直有着“饭稻羹鱼”的说法。有人说,“吴”的本字即“鱼”,作为吴文化符号的“吴”字,实是“鱼”的意思。苏州方言中,“吴”“鱼”同音,均读“ng”音,可见吴与鱼有着密切的联系。
农业要旱涝保收,必须有水利作保障。
苏州地名中还有很多以坝、闸、圩、埭、圩、墩等水利工程为名的地名。
以坝闸为名
如常熟市——丁坝村、桐坝村、车路坝村、东戴坝村、南村坝村。
张家港市——新海坝村、老海坝村,吴江有坝里村。
张家港——新闸村、闸西村、西闸村、闸上村、红闸村。
太仓市——老闸村、闸南村、闸北村,常熟市的新闸村、双闸村。
张家港杨舍
以埭为名(吴语中就是堵水的土堤)
相城区的黄埭镇,战国时楚相春申君黄歇被封于吴,在此地以土掩水,筑成堰,时称春申埭,后改今名。
昆山市——盛家埭村
张家港市——长埭村、相城区的芮埭村等。
堰,挡水的堤坝,相城区有一个堰头村。
以圩为名(吴方言中是指低洼地区用来防水护田的堤岸)
张家港市——老圩村、新圩村、永圩村、箐圩村、朝东圩。
常熟市——福圩村、湖圩村,相城区的裴圩村等。
以墩为名
常熟市——石墩村、龙墩村,吴江的陶墩村,
昆山市——计家墩村,虎丘区的铜墩村。
与冶炼相关的地名
兴修水利以及农耕用具的制作,促进了冶金技术的发展。
苏州城内的相门,即古匠门,是春秋时期吴国铁匠们的聚居地。干将路、莫邪路,因春秋铸剑名匠干将莫邪夫妇而得名。
常熟的莫城,相传干将、莫邪在此铸剑,故名。
常熟的冶塘,旧有冶铁作坊,且濒临官塘而得名。此外苏州还有打铁弄、铜勺浜、铁瓶巷等街坊地名。
相门
三、苏州地名刻上吴人崇文尚武的价值烙印
吴人尚武,民风强悍,早在春秋时期,“轻死易发”“好相攻击”便已成为吴地民风的特色。
春秋时吴地有刺杀吴王僚的专诸和刺杀公子庆忌的要离。
专诸行刺前曾去太湖学习炙鱼,相传炙鱼桥和炙鱼路与此相关。苏州有专诸巷、专诸村。
据方志记载,剑池就是因吴王阖阊一生爱剑,死后以“鱼肠”等三千金剑作为殉葬品而得名。
胥口镇香山里的教场山,即孙武吴宫教美人战处。在教场山西一里许,有将坛,乡人称之为“上将山”。
相传当年阖闾在此筑坛,拜孙武为将。孙武子亭,位于苏洲虎丘山千人石东南,正是为纪念孙武而建的。亭中青石巨碑上镌有“孙子兵法,克敌制胜,娇娘习武,佳话流传。”
虎丘孙武子亭
自隋唐时创建科举制度到宋朝,府学县学,里、村的社学、义塾以及寺院经办的经舍,遍布各地,而且由学者主持的书院也以吴地为盛。
今常熟市有书院弄,因古代巷弄内设有书院而得名。苏州市有书院巷、书院弄,因宋代魏了翁所创鹤山书院在此,故名。
如今古代书院已经成为历史,但透过地名诠释,仍可知晓吴人重教兴文的殷殷期盼。
苏州的一些地名中,还留有科举的痕迹、文人的风采。
如三元坊——为纪念钱綮连中“三元”,为此而建牌坊,三元坊,今已不存,但地名得以保留。
乔司空巷——因宋左丞相乔行简所居而得名。
学士街——因明代大学士王鏊居此而得名。
大儒巷——明代大儒王敬臣居此得名。
十全街的尚书里——因雍正年间兵部尚书彭启丰在此建造住宅,称为尚书第,而得名。
此外还有王枢密巷、朱进士弄(明代进士朱纨故里)、庆绳里(清末秀才张庆绳居此)以及庆元坊、状元坊、会元坊、解元坊等等。
中国古代为彰显读书精神的读书台,苏州有两个。
常熟虞山之麓有一处读书台,据传为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读书处。
吴中区穹窿山有块大岩石,如今成为了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读书台——朱买臣读书台。就是为纪念他及勉励后人发奋读书而存,当地建有一庙,取名为“藏书庙”,他的出生地,也以“藏书”名之,就是今天的藏书镇。
十全街
苏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漫步在乡村城镇,行走在大街小巷,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这里历史的悠久、文化的厚重。地名是苏州历史的象征、文化的标志,透过地名的命名,就可以打开了解苏州的一扇窗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cangchou.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小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isu.com/170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