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被当代历史学家称之为西汉和东汉,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称之为前汉与后汉,大汉王朝享国运400余年,其实中间因为王莽新朝让大汉断开,后面是因为汉光武帝刘秀的力挽狂澜,让大汉王朝延续下来,被称之为东汉王朝。
汉明帝便是东汉王朝第二位皇帝,乃汉光武帝刘秀与皇后阴丽华所生的儿子,最初的太子并不是汉明帝刘庄,而是刘秀与第一位皇后郭圣通所生的嫡长子刘彊为太子;
只是后来刘秀下诏说郭圣通没有母仪天下的德行,反而有着吕霍二人的恶性,因此废黜郭圣通皇后之位,改立阴丽华为皇后,所以刘庄凭着阴丽华的嫡长子身份成为太子!不过这位汉明帝在继位之后,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因而本篇主题是谈论汉明帝的性格及其成因与影响!
汉明帝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
1,“残暴无礼”的性格
公元57年,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驾崩,于是皇太子刘庄继位,在刘庄成为皇帝之后,并没有享受生活,而是努力地做好皇帝的工作;
因为刘庄继位之初还有战乱之事,又要处理国家内政,如此一来皇帝与大臣的工作压力非常大,一刻也不能懈怠,所以为了提高自己与文武大臣的工作效率,把原本是秘书机构的尚书台形成一个决策机构,担任尚书台最高长官的尚书令权力得到直线上升。
既然权力地位得到皇帝的认可和支持,那么工作态度要更为用心专注来对待,毕竟所有事宜都是直接关乎汉朝发展的重大事宜,而汉明帝为了保证尚书台的官员不要出差错,特意设立一条严厉的惩罚规矩,即“杖责官员”的条例。
例如有一次汉明帝下旨赐西域来的使者十匹丝绸,但是被尚书台某位官员记录成百匹丝绸,这个事情被汉明帝查看记事簿时所发现,于是立马召来工作事宜的负责官员,直接在皇宫大内进行杖责处罚。
就因为这一点,开创了皇帝亲自杖责官员的先河,让士大夫等官员没有颜面,所以称汉明帝是“残暴无礼”之君;
古代士大夫认为帝王要注重自身形象,不应该为了一些事情去杖责官员,即便要责罚应该按照司法程序,但是汉明帝在位期间偏偏一直有做这个行为,所以汉明帝给自己留下不好的君王形象!
2,“有道爱民”的贤君
既然说汉明帝是一位“残暴无礼”的无道之君,为何又成为一个“有道爱民”的贤君?这个是因为汉明帝是对事不对人,他杖责官员并不是为了单纯地体现自己皇帝权威,更多是为了维护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只是在处理问题的方式上有所不当而已!
根据历史记载,在汉光武帝时期,东汉当时面临黄河决堤的大事,但是刘秀没有时间和精力有效地处理这个问题,因而随之留给了汉明帝;汉明帝继位之后,黄河决堤已经非常严重,尤其是黄河下游的很多百姓遭受着无情的洪涝灾害;
面对这个局势,汉明帝没有犹豫,非常果断地集结数十万民夫,特命当时的水利专家王景领导此项重大工程;
王景不负汉明帝所托,在到达工作现场后,立马就做出处理方案,因此非常高效地完成了这项重大水利工程,并且还开创“河长”问责制度,要求官员做到“一官负一闸”,同时还把防洪工程技术交给地方百姓!
汉明帝这次水利工程不仅造福万民,更是惠及后世长达800年,而且因为这次黄河治水的成功,让汉朝人口增长了几百万!另外,汉明帝继承父皇遗志,要求修建自己的陵墓时,做到“令流水而已,无得起坟;
万年之后,扫地而祭”,并且还推行“平徭减赋”的假民公田政策,所谓“假民公田”便是把朝廷的诸多土地和种子工具全部发放给无地贫民,鼓励百姓耕作,同时在一定期限内不征收赋税,以此来保障东汉贫民的生活权益;汉明帝还特意下诏:“滨渠下田,赋予贫人,无令豪右,得固其利。”
汉明帝为何养成这样的性格
1,朝廷中的利益集团严重威胁东汉王朝
根据史书记载,在刘庄十二岁那年,汉光武帝正在面向全国处理土地兼并的事宜,特意颁布“度田令”,意思是要求各地官员如实丈量土地,然后根据实际土地征收税款,但是这个工作说起来容易,在封建社会做起来是非常麻烦的。
即便是皇帝都未必真的敢执行到底!有一次刘秀就专门下诏,要求各郡的官员进城汇报“度田令”的执行情况,但是在实际的汇报过程中,有一个陈留郡的官员在奏报中记录一句“河南、南阳不可问”,这句话让刘秀疑心大起,直接找到当事人,询问是何深意?
陈留郡官员支支吾吾各种推诿就是不说真实想法,而一直在旁边默默学习的刘庄突然开口说道:“因为河南是跟随皇帝打江山的功臣所居之地,南阳是与皇帝沾亲带故的皇亲所居之地,所以不能问!”十二岁的刘庄一语中的。
因为汉光武帝刘秀之所以成功延续大汉王朝国运,是源于刘秀在南阳与当地的世族大地主进行各种联姻等举措,形成一个利益交错的大集团,在他们的支持下,刘秀才有资本建立起东汉王朝!
虽然这些世族地主是有功之臣,而且还是与皇族沾亲带故,但实际上这些利益集团是东汉王朝最大的威胁,这一点汉明帝刘庄看得非常清楚;因而汉明帝上位之后对这些利益集团进行各种打压,而且特意把自己塑造出“残暴无礼”的性格,让利益集团摸不准他的性子,也就不好玩手段。
这样主动权都是在汉明帝手中,汉明帝想怎么对付这些利益集团才能得心应手!因此汉明帝在尚书台经常杖责官员,有些时候官员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被杖责,这就是汉明帝所体现出来的政治智慧!
2,汉明帝刘庄在登基之前的经历
首先,汉明帝刘庄在16岁那年就被立为太子,而在被立为太子之前,已经跟在汉光武帝身边进行学习,看着汉光武帝处理国家大事的手段,让他知道作为皇帝不可能按照一个极为正常的普通人性格去对待群臣,反而就是要让群臣摸不着头脑,这就是所谓的君威难测!
并且汉光武帝刘秀在世时,就对大臣有着严厉的惩罚手段,以及刘秀对国家的建设思路,刘庄跟在身边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加上刘庄自身的政治智慧和十余年的太子生涯,足以培养出刘庄一身比较成熟的政治才能,所以他当皇帝后的所谓残暴无礼只是他想表现的一个政治手段而已,真实情况是完成自己的政治目的!
其次,汉明帝刘庄的太子之位是存在曲折的,也许是这样的原因让他对巩固皇权有着非常执着的追求;因为原本没有机会成为皇帝,是因为他母亲与刘秀乃青梅竹马和共患难的夫妻;
虽然刘秀与郭圣通是利益的结合,但是废黜郭圣通肯定是经过一番政治博弈,所以汉明帝刘庄认为自己的皇帝宝座是一场政治斗争的结果。
因此汉明帝表现出来的“残暴无礼”和“有道爱民”也可以当作是他要体现出来的真实想法,残暴无礼是为了震慑群臣,有道爱民是为了稳定民心,这些都是稳固自己皇权的手段!
汉明帝性格的历史性影响
汉明帝因为自己的性格所以大力践行杖责制度,让杖责官员的制度成为后世皇帝会效仿的地方。
其实这种制度利弊都有,作为家天下的封建王朝,一切权力都在皇帝手中掌握,封建皇帝说出的话都是具有金口玉言,不可更改的权威性,但是皇帝常年在深宫内院,基本上不会出宫,对天下的实际情况并不是很清楚;
因此用杖责制度可以让一部分官员说实话做实事,这样能提高朝廷的执政效率,有利于封建王朝的发展!不过,这个制度的弊端便是皇帝带头不遵守封建王朝的礼法规则,群臣们会不断地谏言。
如果皇帝听还好,若是不听谏言,只会让百官在心中痛恨皇帝,然后大家都会破坏礼法规则,这样结果也许无法立马出现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但是长时间肯定影响封建王朝的政局稳定!
汉明帝的性格更多的是体现在打压群臣方面,只是他做得不够彻底,也许是没有办法做到彻底,因而这样就会容易引起势力反弹!
群臣,包括皇族宗亲、功臣集团、世族地主,早在汉光武帝刘秀时期就在打压皇室宗亲,因为这是从西汉就形成的一个政治规则,所以汉明帝上位之后,更加变本加厉地打压皇室宗亲;
虽然打压皇族宗亲有利于皇权稳定,但是汉明帝对功臣集团和世族地主的打压不够狠,也许是汉明帝没有找到最佳的方式去做好这件事情,因而导致在汉明帝之后,世族地主和功臣集团逐渐成为外戚权臣,让东汉的国运在后期百余年时间跌宕起伏,最终成为大汉王朝走向灭亡的推手之一。
综上所述,汉明帝刘庄的性格之所以形成残暴无礼、有道爱民,都是为了自己的政权稳定而必须要体现出来的,其实严格来说汉明帝的行为并不算残暴,更多是汉明帝的杖责制度让很多官员产生厌恶。
加上历史环境的特殊性,汉明帝的行为无法让群臣接受,所以在历史记载中形成一个残暴无礼的印记,但是汉明帝刘庄同样是封建王朝少有的贤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cangchou.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小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isu.com/172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