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宝堰古镇
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自西周泰伯、仲雍奔吴,其间历4000年,经吴楚之争、东晋之乱、唐末动荡及明清移民。先民在此筑堰,围湖为田,繁衍生息,视堰为宝,故此得名“宝堰”。
宝堰清末民初商贸进入鼎盛,沿着通济河和老街开设了数百家饭店、茶馆、酱园、粮行、客栈等,十多座祠堂、庙宇、酒楼、私塾交错于集镇之间。如今的古镇,保留了完整的民国商埠石街群,这也是苏南最大的镇级石板街群。
老街两侧的古建筑起源于南宋时期,清末民初达到鼎盛。现存几十处江南徽派古宅,大多饱经沧桑。遗留的古建筑,近看青砖灰瓦马头墙、层楼叠院高脊檐,入内雕梁画栋、花格门窗,依稀可见当年繁华。
2 丁角村
位于丹徒的宝堰镇辖内。丁角又称金角、丁甪,传说古时候村内一女独自浣纱河边,突见一只金牛朝她奔袭而来,女子见状用棒槌向金牛角砸去,金牛飞奔而跑,留下一只金光灿灿金牛角,因此“丁角”亦称为“金角”。
丁角的历史悠久,据镇江博物馆根据村内古墓出土的文物考证,南北朝时期便有先民在此聚群而居、筑堰治水、繁衍生息。至北宋雍熙四年(987年),丁角镇成为丹徒县三镇之一。村子里有通济河、胜利河、丁角内河交汇,商贾林立、商贸繁荣,南下的中原人在丁角按照《清明上河图》之建筑布局建设了丁角村。
丁角古村因太平天国、抗日战争期间被毁严重,历史遗存大多已毁坏。走进如今的丁角村,街道整齐,条石铺路,但原来盐栈、典当的残壁,石桥、庙宇、寺院的遗迹,历历可辨。现仍然保留有300年古井、石雕人脸和石雕八卦等历史要素,舞狮子等传统技艺,值得一看。
3 黄墟村
位于市丹徒区辛丰镇,一个兼具丘陵、河流风光于一体的古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据《丹徒县地名录》记载,南宋右武大夫殷秉常发现此地之好,即用御酒、金鸡换之,并将原“荒墟”改名为“黄墟”。殷氏后人迁徙此地定居后,文化世代传承,“能读则读其书,不能读则耕其田”家训薪火相传,后代人才辈出。
黄墟村以“十字街”为中心向东西南北方向延展,十字街往东是东栅门,往西是西圈门,全长600多米。村落内溪水如瘦湖,名为九亩塘,远山近水交相辉映,呈现出古老村落的独特韵味。
村落内殷氏宗祠祠堂高大雄伟,一幢幢乌瓦灰墙的宅第鳞次栉比、古色古香。另冷家大楼也是黄墟村的代表性建筑。此外,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和七月三十日的黄墟庙会闻名遐迩。
4 吴家圩
位于丹徒区高桥镇高桥村辖内。一个迄今有500多年的古村落,保存着颇具风格的古建筑群,更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
顺着村中道路一直走,沿途的民居能让在处处细节中感受到文化气息。吴家圩有重要传统风貌建筑2处,皆有200余年的历史,传统风貌建筑20余处,大多建于清代及民国时期,具有典型的地方传统建筑特征。
5 坞庄村
位于丹徒区上**镇古洞村,辖内坞庄自然村,一个古朴宁静的村落。古村里,古银杏树龄1076年,最为闻名遐迩。它生长在普通人家的院落旁,村上的人都说先有银杏树,再有坞庄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kuojiu.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小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isu.com/181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