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艺术区VR影院(最新VR艺术中的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VR)技术一度仅限于模拟、演示等工具应用,然而近四年来它逐渐进入艺术领域,成为电影导演、动画师、艺术家们新的创作媒介。近日,《RoomV 第五空间》虚拟现实艺术展在上海艺仓美术馆开幕,欣赏国内外最新VR艺术的同时,也必须直面技术发展伴随的观看焦虑和伦理担忧。虚拟现实,究竟是艺术还是工具,它能否创造出伟大的艺术作品?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在体验中发现,这场展览并不是戴上眼罩塞上耳机被动接收数码影音,而更像是在数字媒介中走进一个个故事。
画家夏加尔与第一任妻子贝拉在世时的幸福,多少年后依然会双双飞出画面。可当人们站在他的画前,即使心有戚戚,也很难真正体会到“幸福到飞起”的美妙吧。不过,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下简称VR)技术的帮助下,人们可以躺在一块带有翅膀的摆动装置上,头戴VR眼罩俯瞰美景飞翔,不仅能体验到画中夏加尔的喜悦和自由,或许还能以更广阔的360度视角饱览画家未曾尽画的小镇。
夏加尔《新婚》,1979年
夏加尔《城镇之上》,1918年
随着技术的革新,艺术的表达方式被不断突破,假如几万年前的岩画是当时的虚拟现实,那么今天的VR已开拓出艺术新的栖息地。既新鲜又陌生的VR艺术能否创造出经久伟大的作品,又或者它仅仅是工具,带来体验的快感之后留下种种问题?
5月23日,名为《RoomV 第五空间》的虚拟现实艺术展在上海艺仓美术馆面向公众开放,展览分两季(展期中会更换部分展品),展出20件来自美国、加拿大、保加利亚、塞内加尔、爱尔兰、韩国、瑞士、中国等国家和地区艺术家近两年新创作的VR作品。这些作品有的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有的摘得加拿大电影协会最佳动画奖、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加拿大十大最佳短片。作品内容涵盖虚拟实境影院、艺术装置、游戏等形式。
在数字媒介中走进故事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记者近日体验了大部分第一季的展项,观展过程可以说是不断打破刻板印象的过程。这场展览不是戴上眼罩塞上耳机被动接收数码影音,而更像是在数字媒介中走进一个个故事。
《盲眼女孩》(Blind Vaysha)是一部由保加利亚动画师西尔多•尤西弗(Theodore Ushev)制作的VR短片。短片中的少女Vaysha出生时彷佛受到恐怖的诅咒,让她左眼只能看见过去的事情,而右眼只能看到未来将发生的事情。Vaysha这种分裂的视线让她无法处于当下,或被过去所蒙蔽,或被将来所困扰。她持续地被困于两个不可调和的状态之间。
短片的每一帧画面如果单独拆开,都是一幅精彩的版画,当它们集合起来不断刺激观众的视觉神经时,更加深了每位观者内心深处的共鸣。作品上映后,获得加拿大电影和电视奖最佳动画短片奖,也被列入2016年“加拿大十大最佳短片”名单,同时获得第8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
西尔多•尤西弗《盲眼女孩》,2016年
《解冻Defrost》的场景发生在2045年,故事讲述的是琼•加里森的经历。冰冻30年后,加里森解冻醒来与家人团聚,但相聚的过程却苦乐参半,时间的流逝使她挚爱的亲人成为了陌生人。短片以360度全角度拍摄。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为了使观众获取加里森的视角,展厅里放着一台与影片中同样的轮椅,观众此刻成了主角本人,置身好似陌生世界,顿生惶恐与无措,这正是浸入式的VR体验带来的。
《解冻》的制作者兰德尔•克莱泽(Randal Kleiser)是一位美国导演,1978年他创作的《油脂》获得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喜剧奖。2017年克莱泽首度使用VR,这件作品入围美国圣丹斯国际电影节。
兰德尔•克莱泽《解冻》,2017年
除了以上两个很电影化的故事,展览中另两件作品也令人印象深刻。VR全景纪录片《700鲨》:著名水下摄影师也是生物学家带领探险队在波利尼西亚某环礁海域,用三年时间研究并拍摄700只饥饿鲨鱼的群居生活;充满意识流的短片:《奇幻异世界》(EX/STATIC):一个似乎讲述孤独的故事,画面充斥着互不关心、紧盯手机屏的现代人,毫不相关的场景任意切换,星空的临照和消逝,常规世界渐渐失灵,在无迹可循的世界,只有头戴眼罩的观众越发孤立无援……
法国Neotopy工作室,VR视频《700鲨》,11分22秒,2017年
观者就是主角
上世纪中叶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提出“媒介即讯息,媒介即人的延伸”,任何一种新媒介的发明都将使人们感觉器官的平衡状态产生变动,任一种感觉的延伸都将改变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媒介发展从口头媒介,文字和印刷媒介进入电子媒介时代,互联网使得感知活动从有限性的实体时空转移到虚拟世界,人们调动所有感官与意识系统投入参与媒介。而紧接着VR沉浸感更进一步脱离身处的真实环境,将人类从“空间”“时间”的维度解放,流进无限想象的虚拟时空。未来传媒科技发展,将使人们转化为一个可穿越时空的虚拟身体,以往主客体交互所定义的新媒体特征也将进化成为主客一体的全新体验,改写影像制作逻辑与美学;观者就是主角,不再只是视觉和听觉的客观判断,而更多转化成为主观经验的一部分,去感受倾听自己的内心世界。
展览开幕式上,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朱安(João Inada)分享了他在伊朗的经历。在一家伊朗咖啡店里,他见到店内被一圈特色挂毯环绕,此情此景正是所谓的“沉浸”体验。2016年,朱安拍摄的首部虚拟现实纪实片《重设伊朗》获得了世界虚拟现实论坛评委会大奖。他认为,技术已经提供了“沉浸”的要素,因此他关注的不是为什么或者如何使用VR,而是牢记作为讲故事的人,究竟要叙述什么。从这个角度看,展览中不少作品的讲述无疑是成功的,而VR的神助攻,更加强了“主客一体的体验”,人们也能从这种艺术形式中获得更丰富的感知空间。
葛瑞田VR视频《星际穿越》20分钟 2018年
澎湃新闻记者发现,一件名为《星际穿越》的展品,将VR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人在虚拟与现实中达成了无缝连接。戴上VR眼镜,观众看到的是无数悬浮于空中的机器人,随着观众移步,机器人会发生移动、坠落。观众手持一只手柄,可触碰机器人,当观众靠近展厅墙壁,手柄成为人体的延伸,会替代观众“触”到墙壁,而观众眼镜里看见的虚拟墙壁,正是上海纽约大学互动媒体艺术与商科助理教授葛瑞田(Christian Grewell)花费将近2周,用5000多张现场采集照片合成的。
葛瑞田说:“当我来到这个空间,发现(假如戴着眼罩走路)会很危险。”事实上,记者发现,这次展览的总策展人、艺仓新媒体艺术与科技中心总监王菊樱正是在布展中不慎跌伤的。将虚拟影像结合实景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观众在移动中,空间带来的紧张感。通过葛瑞田的影像再造,现实中的手伸向了虚拟世界,而虚拟世界里的机器人也有仿真肌肉、骨骼、运动姿势。因此,这件展品可以说综合了目前虚拟现实技术的诸多特征,如计算机影像、动态捕捉、零延迟的空间运动、音频和感知技术等,它们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多媒体沉浸式体验。
信息过载与伦理担忧
1987年,杰伦‧拉尼尔(Jaron Lanier)以计算机模拟提出虚拟现实概念,很长一段时间,VR被大量作为模拟、演示等工具应用,人们对其媒介特质的理解停留在初始状态。葛瑞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VR与艺术的联姻发生在近四年中,新一代VR技术的进步和配件升级令使用者可以负担得起;此外技术本身给予创作者信心,只要提供富有创造力的内容,技术可以充分支持, VR便不再被工程师和程序员专享,吸引了一批各个领域的艺术家。
塞丽罗•比凯恩VR视频《达喀尔另一章》,10分钟,2018年
Felix & Paul工作室 / 福克斯FoxNext / 谷歌 Google Spotlight Stories 联合制作VR视频《犬之岛》,5分22秒,2017年
譬如,展出作品《爱上你 忘记你》(Through You)由纽约知名舞蹈家莉莉•鲍德温联合Oculus Studios前任总监萨什卡•昂塞尔以舞蹈形式讲述了一段浓烈离奇的爱情故事;《达喀尔另一章》(The Other Dakar)的创作者是服装设计师塞丽罗•比凯恩,她用时尚色彩和叙事手法呈现非洲塞内加尔首都,在各大电影节屡获提名;《越线 Across The Line》的作者诺尼•德拉皮娜是首位进入VR领域的新闻记者,她将新闻纪实的在场感转化为由外而内的真实性;《犬之岛VR》将故事带到了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提名和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导演影片《犬之岛》的制作过程中,结合虚拟动画与真实人物场景,营造了一次截然不同的观影体验。
VR艺术作为一项新的艺术门类,它有新鲜感、独特性,同时改变了人们的观看方式,但有时不免让人遭受信息过载的问题,产生焦虑感。那么,长远来看,VR能否创造出经久而伟大的艺术,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艺术,而不仅仅是工具?
葛瑞田认为,对于VR艺术,信息过载的确是一个风险,但如果没有360度影像,便失去观看全景的机会。“如何解决和平衡技术与审美的问题是个挑战,但我们总是会向前的。”除了观看时可能产生的焦虑感,VR艺术还面临着伦理问题。VR前所未有地将观众置身事件/场域本身,尽管沉浸地观看带来更多的同情,但内容暴力问题一直挥之不去。“在国外,有专门的机构审查VR游戏,为游戏评级。”即便不是内容暴力,过度的不适感也会成为公开展示的障碍。王菊樱告诉澎湃新闻,一件以“堕胎女子”视角感受到的周遭强烈的指责、谩骂的影片就没有通过展览审查。此外,朱安的《重设伊朗》《重设沙特》,也因或涉敏感题材而没能展出。
王菊樱认为,VR艺术的媒体特性和以往艺术形式迥然不同,现在还在寻找它的语汇,例如镜头、速度感、技术和人体感官之间的融合度,这包含着科学的成分;同时还有叙事方式的不同,有的VR作品类似电影,艺术家兼具导演的角色。在这次展览中,受场地和预算限制,未能展示需要大型搭建的VR装置类作品,而这样的作品恰恰运用了2018年最新的VR技术,实现更自由的虚拟影像和实物的交互性。总体而言,VR艺术的发展随着技术变革,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无论如何,VR给予了更多的“凝视”“在场”和“同理心”,“它让人们跨越了电影的框,置身电影世界,进入故事,体验生活。”
据澎湃新闻记者观察,开幕当日和展览初期,有的展品依然出现状况,不时需要调试、“拯救”,但VR确实改变了艺术的呈现和观看方式,没有改变的是,面对好的作品,无论它是在纸上、布上还是在VR眼罩里,都会唤起人们的感情和思考。四年时间,对于VR艺术来说刚刚起步,它就已经站在了电影导演、动画师、纪录片制作人、舞蹈家、服装设计师、新闻记者的肩膀上,未来VR艺术还将带来更多艺术试验。至于它能否成就伟大的艺术,需要时间和更多作品给予验证。正如不久前在伦敦举行的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成立250年特展《一名艺术家的产生》所叙述的,伟大的艺术是在建立、挑战、打破和再确立的往复中,才得以诞生和延续的。
展览分两季,更换部分展项。第一季为5月23日至6月10日,第二季为6月12日至6月24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zengtui.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小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isu.com/209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