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款升级版的“轮椅”引发了众人对于“银发经济”的关注。知名创业服务平台36氪也对出品公司“蜂鸟”的创始人李宇杰进行了采访。
在李宇杰看来,养老产业是个万亿级市场,这其中的老年人看护也有数千亿元的规模。虽然目前还主要以人力为主,但通过智能设备来替代或部分替代人力,让老年生活更加便利、更有尊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那么,凭借这款智能“轮椅”,真的可以在养老产业站稳脚跟,打开老年用品市场吗?
关于蜂鸟智能“轮椅”
这款智能“轮椅”的实际名称是智能代步车,我们可以理解为升级版的轮椅,专门为行动不便者设计。
2018年7月,厂家带着产品参加了2018中国电子消费展,走到大众的面前。
会展现场,工作人员展示产品的各种性能,吸引了患者、渠道,包括参展商们的关注。据说还获得了2018年Leader设计奖。
2018年底,蜂鸟在京东众筹、有赞、摩点平台上线。
目前,我们还可以在摩点上看到这款产品的众筹信息。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众筹已成功,共有18人支持。其中,有11人选择了1元的无偿支持;剩余7人选择了于今年4月20日回报产品的支持方式,分别是2人选择的16800元的蜂鸟标准版和5人选择的13800元的蜂鸟早鸟档。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与其他轮椅产品相比,蜂鸟的这款智能“轮椅”定价比较高,但这恰恰是公司的发展路线。李宇杰表示,蜂鸟的目标是成为我国的轮椅超级品牌,因此首款产品的定位为中高端,希望先树立品牌。此外,定价也和产品本身功能及生产成本有关。
李宇杰希望将公司未来的利润持续投入到技术研发里,做出更好的产品,再以好产品赢得口碑,进而形成公司的品牌。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越障能力演示
关于轮椅市场
蜂鸟的发展策略,其实恰恰针对了我国目前的轮椅市场——产品结构单一,中高端产品缺口大。
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轮椅车需求为215万量,其中电动轮椅为74.4万量,增速也远高于手动轮椅。只是,电动轮椅受限于价格,未能完全取代掉手动轮椅,而且国内高端产品线的产量不足,主要依赖进口。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从目前轮椅领域的几个头部公司来看,上海互邦等品牌的主要销量还是来自千元以下的手动轮椅,电动轮椅还处于“有品类、无品牌”的阶段。而江苏鱼跃的相关财报分析中提到,老龄化拓展了轮椅市场,且伴随着消费升级,电动轮椅这样的中高端产品会在产能问题解决后迎来高速增长。
中国轮椅协会顾问、康复之家医疗器械连锁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柏煜也曾在公开场合中提出自己对于我国轮椅市场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轮椅市场正在从品质时代向品牌时代迈进。
过去,国内一线城市的轮椅销售以进口品牌为主,经过发展,国内的轮椅质量及产能得到大幅提升,企业将把重心由生产管理向品牌营销方向转变。
二、轮椅型号和品牌会进入集中阶段。
由于老年康复市场的崛起,吸引了一大批企业进入这一行业,造成轮椅市场品牌混战的局面。虽然“混战”短时间内满足了各层次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但在产品质量以及对于资源的占用度上造成了极大的隐患和浪费。在未来轮椅市场日渐成熟的趋势下,会依据市场自身的力量去调控和改善这一现象。随着竞争的深化,产品的款式型号也会逐渐集中,未来的主流款式不会超过几十个。
三、服务能力将成为未来竞争的最大砝码。
作为大型家用医疗器械中销售占比最大的一个品类,轮椅的售中售后服务一直是各大厂商和经销商头疼的问题,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会对企业和产品逐渐丧失信任。谁能更好的解决服务问题,谁就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增加砝码。
四、医保的障碍有望扫清。
在目前90%以上的轮椅消费中,都是消费者个人买单,很大程度的降低了消费者对于轮椅的消费需求,尤其是电动轮椅。随着近一段时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医保对于医疗器械的支持力度,在未来有望大大降低消费者的消费负担,提高养老水平。
五、租赁代替购买。
日本等老龄化人口偏高的国家,对于医疗器械上的介护保险政策制度和租赁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轮椅单价高买不起以及利用率低的特点。用租赁代替现有的购买形式,也许将成为我国轮椅市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于老年用品市场
在轮椅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映射到整个的老年用品市场中。
据国家社科基金《养老消费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测算,到2050年,我国老年用品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00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但是这巨额的数字背后,是国产老年用品的“缺失”。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甲子商城董事长王友广在央视《对话》节目中曾提到,全球老年用品六万多种,日本就接近四万种,而我国仅有两千多种;德国的高端配套养老设施在全球占有率高达60%,我国则几乎为零。
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过去我国老年人的消费愿望和消费能力偏低,老年人消费需求不突出,导致老年产品市场不发达,产品或服务设计与提供也没有针对性。
此外,老年用品市场存在着供求信息不对称的现场,缺少宣传和展示老龄用品的平台。《经济日报》记者曾采访了解到,虽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对老龄用品具有强烈的需求,但现实中缺乏好的途径和平台去了解。
除了需求和消费能力之外,我国老年用品市场研发不足,市场规模小,层次不高,发展不平衡,高端产品几乎都被国外企业垄断。老年生活用品涉及老年人的吃、穿、用等各个方面,但老年产品的开发、研制、生产却长期受到冷落和忽视。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比如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起身时会碰到想拿起地上的拐杖很困难的情况,国外有人发明了粘在凳子上的拐杖挂钩,而在我国,类似人性化产品的开发几乎无人问津。
除了拐棍之类的产品外,随着听力、视力、活动能力的下降,老人对老花镜、助听器等生活用品的需求非常旺盛,但国内很少有专门的研究和生产机构。市场上老年产品品种单一、数量少,许多产品缺乏技术含量或质量不高,一些没有特色的老年商品由于过于陈旧,积压滞销成为清仓处理品。
而我国老龄用品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完善的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产业秩序混乱,坑老、损老、伤老现象时有发生,企业利益也难以有效保障。
西方国家比我国更早进入老龄社会,老龄产业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美国、英国、德国等欧美国家在发展老年服务产业时都制定了一系列适用于老年用品、服务以及发展等标准化制度。日本也专门成立研究机构,研究制定并发布老龄产业领域的国家标准,促使日本老龄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我国也应当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符合中国老年服务市场的标准化制度体系,使得中国老年服务逐步规范化、标准化。
一方面,
要健全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建立并完善老龄产业产品(服务)的行业认证标准体系,老龄产业分类行业目录、老龄产业专项统计调查制度及指标等;
另一方面,
质检总局、民政部、商务部、国家标准委等部门应当健全养老服务的准入、退出、监管制度等。构建健康的老年市场,不仅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参与,更离不开学术界、企业及社会的配合。学术层面,应当对中国的老年群体及其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并配合国家出台标准化政策。
企业层面,应当增强企业标准认证意识,严格按照政府出台的市场规范和行业标准,研究设计开发真正适合老年群体的产品和服务。
整个社会更要形成敬老、爱老、为老服务的氛围,构建方便老年人消费的老年用品售卖平台,帮助老年人转变消费理念,积极选购适合自身需求的老年用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zengtui.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小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isu.com/210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