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时至处暑,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暑意渐消。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处暑节气
the Limit of Heat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
处,止也,
暑气至此而止矣。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的本义是“止息”、“停留”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快结束了。
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炎热的酷暑已渐消退,虽暑气呈退减趋势,气温不会异峰突起,但此期间仍然会出现短期回热天气,并未开始凉爽,真正开始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之后。
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小露锋芒。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处暑三候
the Limit of Heat
一候鹰乃祭鸟
老鹰感知到秋的气息
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它们把猎物陈列开
仿佛在举行一场祭祀仪式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二候天地始肃
天地万物逐渐凋零
一叶知秋
满树金黄的落叶
归根时翩翩起舞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三候禾乃登
“禾”指的是黍、稻、粱类农作物
“登”即成熟的意思
五谷丰登时
美不胜收
田间地头盛满了喜悦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处暑习俗
the Limit of Heat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处暑,已到了高温天气“三暑”之“末暑”,气温不会异峰突起,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
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祝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吃鸭子
“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
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开渔节
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拜土地爷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煎药茶
此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处暑诗词
the Limit of Heat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早秋曲江感怀
唐 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闲适
宋 陆游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咏廿四气诗 ·处暑七月中
唐·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 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壘,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处暑
明 张穆
一岁频过处暑天,单衣林麓胜情偏。
田无负郭供公役,邻有藏书借为编。
山市每欺沽酒近,岩居深德种桃先。
宵来疏雨添无赖,尽夜绳床恣意眠。
处暑后风雨
宋 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zengtui.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小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isu.com/218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