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经常会在电视或者小说里,看到那些被抄家的官员,府里那些年轻的女眷都会被纳入教坊司。而那些妙龄的女子大多哭闹不止,宁愿自尽也不肯去教坊司。受这些电视剧、小说的影响,很多人认对教坊司产生了很大的误解。那么,教坊司到底是一个什么地方?
教坊司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教坊司,是中国唐代以来设置的训练和管理宫廷音乐表演人员的机构。主要职责是掌管国家礼乐,主要人员是乐工乐户,而并非是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官办妓院。至于官妓,的确也隶属于教坊司管辖,但并非其主要职责。
教坊始于,唐代唐高祖李渊在建国初期(618—626年)设立了内教坊,至于宫中,归太常寺管辖。其目的是为皇帝提供娱乐性歌舞表演,属内廷管理的音乐机构。在武则天时期,女皇将内教坊改称云韶府。唐中宗时又恢复旧称,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将内教坊设在蓬莱宫旁边,又增设外教坊四处,两个在洛阳,两个在长安,并使教坊直接由宫廷派教坊使、教坊副使领导,不受太常寺管理。
由此可见,教坊在唐代设立时,初衷是管理教授音乐,培训宫中的宫女,教她们学习一些宫廷歌舞乐器的演奏方法,平日里用来演出宴请客人。教坊中的人员构成主要有宫女乐户以及民间艺人。这些人都是享有俸禄的,其家人还有每月前来探视的特权,而且选入教坊,并不意味着一辈子都在这里,是能够随时退出的。
宋代承袭唐制,教坊的作用与唐类似,以演宴乐之用的殕乐为主。在北宋时的教坊被分为四部:大曲部、法曲部、龟兹部、鼓笛部,分掌不同乐种的教习。至南宋时,更进一步按乐器及表演种类分成十三部色,包括筚篥部、大鼓部、杖鼓部、拍板色、笛色、琵琶色、筝色、方响色、笙色、舞旋色、歌板色、杂剧色、参军色,各设部头或色长。据《宋史乐志》中的记录,自宋初以来,臣僚在别殿给皇帝设宴祝寿,多用教坊乐。教坊中集聚有来自各地的杰出乐人,所谓 “四方之役之精者,皆在籍中”。
不止宋朝, 金、西夏、元等朝也承袭唐制,在宫中设立设教坊司。可见,教坊司一直就是个管理宫廷中演出音乐、舞蹈及戏剧的组织,是个非常正儿八经的组织,不是官办妓院。而且,作为国家力量支持的艺术组织,教坊司一方面将民间音乐带入宫廷,另一方面对于艺人艺术水准的提升也有所贡献。
什么时候教坊司开始变味了呢
答案是明代。明初,洪武帝以教坊司为中心重建礼乐系统,置富乐院、建十六楼、起勾栏。
以教坊司为核心,以乐籍制度为基础,京师并设富乐院以为乐工居所,建十六楼以利歌妓侑酒往来,立勾栏以备乐工搬演。此时,教坊司的主要功能仍然是管理教授音乐,官妓则是存在于富乐院、十六楼、勾栏等场所,而这些场所隶属于教坊司。
富乐院,洪武初立,其实也并非主要为容纳官妓的场所,而是为教坊司乐工居住的场所,同时,往来商人亦可以入院宿妓。十六楼之设与明初官妓制度直接挂钩,洪武就曾数次设宴与臣同乐于其上。勾栏主要是供教坊乐工搬演戏文杂剧的场所,在明中期就快速衰落。
明代的乐户,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蒙元降附部族家属后裔;二是被卖妻女,这是最主要的;三是罪犯家属,基本上就只有靖难逆臣家属。正常来说,罪犯家属的惩罚是为发往浣衣局,专为宫内皇亲国戚提供洗衣服务,而非发往教坊司为妓。除了靖难之役后朱棣曾将一些不服从自己的官员的妻女发教坊司为乐户实际贬为官妓或者配给象奴以外,极少有将犯罪官员的妻女发送教坊司的,发往教坊司乃是是恶意羞辱。
自始至终,教坊司只是在礼部的领导下对官妓进行管理的部门,教坊司并不等于官办妓院。教坊司的主要职责,还是管理宫廷中演出音乐、舞蹈及戏剧,为古代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http://www.hangzai.com/)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93315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作者小仓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90799159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isu.com/235791.html